張茂生
摘要: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審美的方式凈化人們的身心、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們得到全面發展。閱讀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語文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感受美、體驗美等審美能力。因此,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在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之上,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中學語文;審美教育;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1]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觀念的影響,家長和教師過分的追求知識點和知識體系,從而忽視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且一些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完全以教師或課本為中心,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題地位,這種“獨角戲”的講授方式,無法達到情感陶冶,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育目標。因此,為了能更好的促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應充分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
優美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好的引人入勝,而學生對與優美的韻律、鮮艷的色彩、和諧的畫面等較為感興趣。[2]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置身于內容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強烈的情感。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音樂進行渲染,用音樂再現相關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感受其中的美,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父親》這首歌曲作為課堂的導入,先讓學生感受歌曲中父親的愛,并可以讓學生展開一定的聯想,想想父母帶給我們的愛。之后再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朗讀,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到作者多要表達的父親對于我們深深的愛意,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還可以更好的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到父母帶給自己的無限深情。
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表演,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創設一種審美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審美教育。[3]生動的畫面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優美的畫面,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的內容都蘊含著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藝術美等情感。例如,在教《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時,教師可以把課文內容與畫面結合起來。首先,教師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一個美麗的荷塘月色圖,給學生創造一個優美的意境,讓學生進行聯想。然后,讓學生帶著此意境對全文進行朗讀,細細品味其中優美的畫境。之后,教師在對全文進行解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講解到不同的知識點時,要給學生呈現不同的優美的畫面,最后能夠給學生呈現出一份完整的優美的荷塘月色的畫面,讓學生感覺到身臨其境。最后,可以讓學生描繪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讓學生在課下將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以文章的形式、也可以把它以一幅美麗的畫卷的形式呈現出來。
二、利用語言藝術,激發審美興趣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體裁形式多樣,語言精煉,句式優美多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4]課堂中,教師要充滿真情實感的進行閱讀,注意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同時,組織學生細讀默念或者讓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使學生能得到語言藝術美的熏陶。并且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咬文嚼字中體會作者的用詞之美以及意境之美。
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以“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為主線,利用優美的語言文字描繪出了一幅幅優美清晰的山水圖。在描繪的過程中,“山”、“水”緊密銜接,并多次運用擬人的寫法,將整幅畫卷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世人眼前。例如:在文章中運用了“睡著”“喚醒”“臥”等字詞,使得整篇文章具有了生命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不斷的展開現象。通過擬人化的修辭手法,提高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發揮,并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更多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對藝術的鑒賞力得到提升。[5]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感受到濟南冬天的美,讓學生在咬文嚼字中體會到語言的藝術美。
三、開展課外閱讀,提升審美品質
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利用校內外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提高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讓學生閱讀各類文學作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尋找人類的共性,使學生在曲折的情節之中,用心閱讀,感悟文學作品中的深刻內涵。從而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設身處地的投入其中,體驗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彌補作品中提供的藝術空間,通過閱讀、感受、體驗、想像將作品反映精神魅力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能實現審美教育目標。[6]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閱讀活動實現閱讀教學中的美育目標,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詩朗誦、話劇表演等活動。學生只有用心體會作品中的內容才會更好的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表現出來。所以,在準備活動的同時,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也可以達到實現美育的目標。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材料,將美育的內容與知識的傳授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情感教育[D].碩士論文,四川師范大學,2007.4:11.
[2] 張玉枝.中學語文閱讀中的審美教育[D].碩士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7.11:22.
[3] 李瑞雪.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三)[C].2016.9:23.
[4] 陳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策略[A].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6.5:200.
[5] 高紅月.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1.
[6] 趙明.中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研究[D].碩士論文,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