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玉
【摘要】拼音是漢語學習的基礎,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十分重要。但漢語拼音本身是一串比較枯燥的字符,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拼字、識字及語言訓練整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的生動輕松,進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漢語拼音 識字 語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5-02
漢語拼音與識字、語言表達息息相關,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是要求學生反復的朗讀、抄寫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實現教學目的,這種教育方法浪費精力,同時也十分枯燥,新課改之后,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時將識字及語言訓練整合起來,這種教學方法更加輕松,更受小學階段學生的歡迎,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十分有利,下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就拼音、識字與語言訓練的整合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介紹。
一、音節與語言整合
傳統的拼音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反復領讀的方式使得學生熟練字母讀音,在領讀的過程中強調發音的口型及舌頭的位置,十分的費時費力。但實際上,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對這些字母的讀音已經十分的熟悉,口語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將音節與語言訓練整合起來,使用語音遷移的方法使得學生熟悉字母的發音,使得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比如,學習“b、p、m”的時候,可以將波浪、潑水、摸底這幾個詞語訓練結合起來,將“波、潑、摸”幾個字的音發得輕短一些,就與聲母“b、p、m”的音一致,這種口語遷移的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而且與語言結合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更有利于拼音學習。
二、字母與插圖整合
漢語拼音主要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內容,這些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是六七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這一問題,將字母學習與精美的插圖結合起來,比如學習“g、k、h”的時候,可以將卡片內容與拼音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卡片與字母一一對應,可以發現白鴿嘴巴上叼的柳條的形狀與“g”一樣,水草上停了兩只蝌蚪的樣子與“k”一樣,小孩做的椅子的形狀與“h”一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字母,比如“9字加鉤ggg,一挺機槍kkk,一把椅子hhh”,學習起來更加輕松。
三、拼音與識字整合
拼音字母沒有規律,比較抽象,加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實在有限,因此拼字字母的記憶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困難,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問題之一,將拼音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極大的方便了教師的語文教學,也方便學生的記憶。識字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嘗試著將詞語的拼音拼寫出來,然后自己編一個小故事幫助學生記憶,比如,在學習“花、哥、弟、個、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編一個類似于“春天的圖畫”的小故事,將這個生字都包含到其中,編故事的過程中遇到本節課要學習到的漢字及拼音時要求學生將拼音寫下來,將漢字對應的卡片挑選出來,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就完成了拼音及識字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比較輕松,相對于以往的反復拼讀、默寫的學習方法而言更受學生的喜愛,更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聲調與課件整合
聲調是漢語拼音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聲調讀不準后期的語言學習會十分的麻煩,拼音聲調學習中,單韻母聲調尤其困難,許多教師發現小學生在讀單韻母第二個聲調時經常讀不準,第二聲和第三聲很難區分,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拼音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更快的記憶,課件的內容可以包含圖片、兒歌,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潑、生動以及有趣,吸引學生的興趣。示范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輔助手勢動作,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四個聲調高、低、升、降的變化過程。
五、結束語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的關鍵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將音節與語言、字母與插圖、拼音與識字、聲調與課件整合起來,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簡單的內容教授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提高拼音學習的效率,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簡單從這四個方面就低年級拼音識字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相關教育教學人員的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云嵐. 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之我見[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2]張建平.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攻略談[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3]楊金玲,鄧麗紅.在語文教學中強化語言訓練[J]. 新課程(小學).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