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彪+鄭曉軍
【摘要】在新課標中,學生要有新的學習方法才能對自我進行提升,所以教師要對此進行研究,幫學生找尋適宜他們進行學習的方法,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文章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創新能力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7-01
小學語文雖然涉及到的知識點的難度小,但是如果教師能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認真培養學生學習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創新學習能力,那么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就能得到良好的發揮。語文課程中有很多的知識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滿激情的進行學習,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認知進行分析和思考,對舊的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改變,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人文素養的教學滲透
現代的社會中不但要求有踏實肯干的人,還應當具有創新能力的人。語文課程中豐富的人,可以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在語文學科中進行人文教育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決定的個性任務。怎樣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呢?學生的高尚道德和良好的情操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學生學習階段語文知識對于學生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理應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重視,不能把這些內容當作是可有可無的內容。所以教師必須要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學生才能在不斷感染中提升自我。
2.寬松的課堂
一些理科性的知識中答案相對唯一,這些科目要求較為嚴謹,答案也相對唯一,同時在這些科目中只是簡單的將語言當作一個輔助工具,但是語文教學中如果采用較為僵化呆板的教學方式是錯誤的,沒有寬松的課堂氛圍,一些語文知識就不能很好的被學生所吸收,學生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時要適當的對班里的同學進行引導,建立良好的教學風味,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將會更好的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對于小學生而言,身心發展到這一階段,會更加渴望獨立和參與,教師直接教授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停滯狀態,不利于學習成效的提高,讓學生自主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內心的學習欲望才會被逐漸激發出來,才能進行更好的知識學習。
3.鼓勵質疑,引導創新
要想進行創新,學生就必須要有獨特的思維,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或從眾心理,往往不習慣于深入思考問題,強化自己的獨立見解。所以教師應當引導他們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索,鼓勵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提倡一問多解、一題多議。然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一直強調統一答案,忽視學生的獨立見解,學生的思維被老師訓練成千人一律的求同思維模式,學生不敢創新,唯書、唯師是從。教育界的許多有識之士早已提出了吶喊:解放孩子們的大腦,讓他們做一個善聽會說,善讀會寫,善思會創的人。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結尾,讓學生談談五壯士跳崖的結局,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他們都犧牲了。這時我開始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想象五位英雄在跳崖后可能會發生什么事?他們萬一沒有犧牲是什么原因?這時同學們的興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發,他們有的說這些一個掛在了樹枝上,一個掉到了草堆中,而后,我讓學生回家進行資料的查閱,讓學生對最終的結果進行了解學習。學生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最終明白了:從狼牙山跳下去后,葛振林和宋學義奇跡般地幸存下來。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4.靈活多變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很少會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一方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多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這需要教師引導。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創設一些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5.結語
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之一。這種能力要從小就培養,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課堂的氛圍,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創新。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重視學生的思維,引導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桂英.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大江周刊:論壇,2013(3):238
[2]向青.民族地區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