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農村的孩子由于就學等問題無法跟隨父母進城,成為留守兒童。近年來,留守兒童群體出現了生活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和心理問題,影響了社會的安定,急需社會的關注和解決。本文調研湖南省常寧市蔭田鎮黃塘村的留守兒童情況,探究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生的先因后果,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解決方案
一、常寧市黃塘村留守兒童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身體健康問題
常寧市黃塘村大約長5000米,寬8000米面積40平方米,僅有1280人,約32人/平方米,是個地廣人稀的落后農村,與城市相比較,文化、醫療和教育都較低,且人們對教育不夠重視,忽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年輕體壯者外出尋養家之道,更加增加農村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的占比。
雖然留守兒童在青少年時期是他們人生中身心發展最重要的階段,但由于缺少來自父母的呵護,而由祖輩對其管教,他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這些留守兒童缺少自制力,大部分學都養成吃垃圾食品,抽煙的壞習慣。所以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許多學校里,留守兒童的飲食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由于監管的不到位,很多孩子都存在食物中毒。
(二)性格發展不健全
常寧市蔭田鎮是一個出省務工經商較多的鄉鎮,全鎮因父母親出省務工的“留守兒童”占中小學生總數46.4%。為了更好的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當地鄉鎮府與15對父母出省的“留守兒童”學生結成關愛幫扶對子并不定時的了解孩子心理,組織活動,慰問、安撫他們,防止事故發生。
由于平常照看留守兒童的親屬家事繁多,只是注重他們吃飽穿暖而未去管理教化,部分留守兒童因長期缺少管教,養成隨意,不認真的性格。因缺少對社會的判斷力,遇到疑惑和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指導而增加孩子們的疑惑,同時也影響到了親子之間的關系融洽度和孩子健康個性的發展。
(三)道德教育問題
黃塘是常寧市出省潮的發源地。目前,該地中小學共有留守兒童523人,占學生總數的52.6%。學校更早感受到了“留守兒童之痛”,例如:孩子在課堂上和自己喜歡的女孩曖昧,老師看后阻止,可他們不聽勸阻,繼續親吻,當老師把事情反映給家長,家長卻說孩子能找到媳婦,本事大并多給零花錢,讓他好好待媳婦。
從現代基因學來說:孩子的很多特性受基因和言傳身教的影響,父母對他們影響較大,但現實情況是留守兒童大多跟祖輩生活,而祖輩的知識結構低,對孩子教育也無心顧及,只給他們更多的零花錢,健康成長就好,導致他們養成隨便的陋習,再由于自身入世淺,在判斷是非面前經常缺乏正確判斷,以致于在身心上受到傷害和打擊。
(四)安全問題
在留守兒童眾多的黃塘村,其安全形勢嚴峻,有如下方面的因素造成留守兒童安全現狀較差,首先,因留守兒童眾多,安全事故所占比例較大,留守兒童在2008年的兒童非正常死亡和2011年校車事故中占絕大部分;其次,由于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監護,農村環境相對落后,很容易出現監護不到位的情況
由于上述因素,再加上相對于城市,農村的公共設施、安全意識也相對落后,在留守兒童身邊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安全因素,造成人身傷害,甚至發生拐賣、性侵、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這些不良因素,無論大小都將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生活。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解決對策
(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在改革中,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建設、戶籍制度也需要改革,打破城鄉結構和戶籍雙舉制度,不斷健全戶籍地搬遷落實方針,為那些自愿又有能力的農村人員可戶口搬遷,并與其他城鎮居民一樣,同等享受醫療、社保、子女入學等權利。只有這樣才能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隨父母一同到城市中生活,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留守兒童數量,逐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二)家庭應當給予適當的關愛
在家中學習是青少年兒童學習知識的重要部分,其主體是父母教育。在正常家庭的孩子,他們進入學校之前,就由父母進行監護、照顧,所以,家庭教育在學習學校知識前已經進行。但是,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來說,其祖輩由于觀念、想法、責任心等諸多問題,淡化對他們教育。因此,基于此情況,當地政府、學校等機構就應先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引導、教育和幫助,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定期演講等方式,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活動,讓孩子與祖輩進行溝通,讓孩子們感受到理解和關心,也讓祖輩重視孩子成長。
(三)完善教育體制
學校要加強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通過心理教師“一對一”談心,解決和疏導學生心理問題,同時為了孩子的隱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把學生在校行為記錄下來,及時查出、發現相應問題并把情況反映給其家長,形成學校執行,家長配合的結合局面,也可平時注重加強老師和孩子的交流,及時處理師生間的矛盾,定期開展外出父母與孩子、父母與班主任的“座機對話”,實現多維溝通、及時處理問題,讓孩子能感受到老師和父母對他的愛。
(四)拓寬社會支持路徑
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機構等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同時可以通過公益機構進行“一對一”幫扶。其次,愛心團體、社會工作者等,也積極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中來,在送愛心同時,不斷深化對留守兒童的認識,為孩子提供多樣化幫助,也可呼吁更多人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中。再次,對學校周邊的環境進行治理和監督,在學校周圍禁止建網吧、游戲廳,在校周圍設圖書室、運動場等,為孩子們營造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最后,電視、廣播等媒體也需要參與到愛護孩童中來,運用報紙、雜志等形式,反映缺乏父母愛的孩子的生活狀態,讓更多人了解并參與到關愛行動中,這樣既促進問題被察覺也推動問題解決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陳揚.貴州工業強省戰略的政策分析[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1(3)
[2]斯勁.生態文明視角下貴州新型工業化的優化路徑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4(12)
[3]莊品珽.貴州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2013(14)
[4]陳揚.貴州工業強省戰略的經濟分析[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1(2)
作者簡介:
尹?。?993-),男,漢族,湖南衡陽人,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產業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