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芬
【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創建優質高效課堂就成了我們必須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要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創建優質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
【關鍵詞】優質高效 新課程 課堂教學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96-01
作為英語教師已有好多年了,從教學實踐來看,初中英語教學面臨著最大的困難是教學容量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較少。大多數學校每天只有一節英語課,課后操練英語的機會更少。課堂教學作為英語學習的主戰場,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創建高效英語課堂是學會、學好英語的客觀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創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呢?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做新課程標準的忠實踐行者。
創建優質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課程觀,盡快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如果沒有觀念的及時更新,一切都是空談,所謂的新教材,新課程也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傳統英語教學以灌輸為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鸚鵡學舌,以教師的講授為準。此種教學雖也強調學生的“揣摩”“領會”“體驗”,但其實是一種“假”體驗,是教師強加的體驗。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則完全被看作是一個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基本是“授”與“受”的關系,學生成了掙分的機器,這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講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理念極不相適應。因此新的形勢下每一位英語老師都應努力做到五個轉變:第一,由教師強加體驗轉變為學生親歷體驗。第二,由講授式教學轉變為研究性教學。第三,由“課堂權威”、“話語霸權”轉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第四,以考查知識為主向以考查能力為主的評價體系的轉變。第五,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的轉變。
二、積極組織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是創建優質高效課堂的核心和關鍵。
一是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學習。情景中所用的知識不一定全能認知,適當留一些創造性的思維空間。
二是利用多樣化的教具給學生以視角上的刺激,如實物、掛圖、課本插圖、形象的手勢、漂亮的板書等。這些教學手段比單純用語言去講述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有些知識找不到實物,或者實物太大帶不進教室,可以用簡筆畫形象地畫出來。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進行單詞教學和故事復述。
三是借電化教學之光,發揮多媒體教學作用。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錄像機、光盤、電腦等這些輔助手段可以用來創設英語學習環境,使干枯無味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課本不再是白紙黑字,而成了會說話的學習伙伴。
四是作業設置多樣化。新課程下的作業不僅僅是學生獨立個體去完成,而是讓學生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彼此學習交流,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是開展第二課堂,使課外活動多樣化。英語是一門工具語言,口語是交流的橋梁。課堂上創設的情景畢竟有限,關鍵是生活中如何運用、如何表達。課外活動的開展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教師可以開展如校園英語角、每日一句英語名言、兩周一首英語歌曲、猜詞游戲、猜謎競賽、有獎賽答、課文朗讀、小品創作及表演、創辦英語報刊、舉辦英語冬夏令營等課外活動。這樣對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豐富精神生活極其有益,同時培養了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相互交往能力,達到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確保課堂高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中只重視教學內容而全然不顧教學對象那是盲人摸象,而只重視教學對象而忽視教學內容那是竹籃打水。一堂高質優效的英語卓越課堂,聰明的教師會科學地利用評價,把學生與學習內容巧妙地捆在一起,合二為一。讓自己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反思我們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要么“對牛彈琴”、要么華而不實、要么教師自己唱獨角戲、要么曲高和寡所學無物。為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及時檢測學習狀況,達到師生共參與,教學相和諧。
追求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恒的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卓越課堂是每一個教者夢寐以求的期待。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大膽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英語優質高效課堂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