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青+成曉麗+王麗娜+劉鵬
【摘要】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為建設國家培養棟梁之才。在校期間,進行持續、有效的讀書活動,對于豐富高職生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養,啟迪個人智慧、指導生活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文試著從讀書活動的重要性、現實性和可行性三個角度來闡述,旨在提起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對讀書活動的關注度,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讀書 高職學生 人文素質
一、讀書的重要性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幾千年來,世界文明主要是通過書籍來記載和傳承的,而我們每個人則是文明世界里的一滴水、一粒沙。雖然渺小,但卻感受著、體驗著這個世界,是文明的創造者之一。讀書,使我們變得不再渺小,充滿力量。多讀書,可以足不出戶地閱讀世界,驚嘆和感知文明的偉大,認識人類的平凡,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多讀書,可以學習更多知識和經驗,發現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正和進步,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多讀書,可以讓人變得聰明、智慧,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戰勝對手和自己,從而開拓新的里程碑。多讀書,可以讓人知書達禮,“腹有詩書氣自華”,與人溝通交往,展示自己的素養,獲得更多的機會。多讀書,可以讓人心情愉悅,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促進身心健康,何樂而不為?多讀書,可以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國家的興旺與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高職院校學生的讀書狀況,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之路,影響到企業發展的狀況和祖國建設的未來。
二、高職生的讀書現狀和分析
2016年世界讀書日調查發現,國人年讀書量不足5本。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遠低于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13.43分鐘。國人尚且如此,高職生的讀書情況亦令人堪憂,經過我這一年來給高職新生上課兼管理的工作總結得出,他們讀書的量與質都比較低,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他們的讀書意識不強、讀書時間不多、思考能力欠佳、依賴網絡閱讀、具有盲目性等。
1、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由于家庭教育一直缺少讀書的熏陶和引導,學生家長的閱讀時間就少甚至為零,怎能去苛求孩子天生愛讀書呢?上大學前的學校教育雖說是素質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揮棒決定了應試才是王道,題海式學習擠壓了學生本可以用來閱讀課外書的時間,久而久之,由于讀教科書和考試成績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多數學生對讀書的感覺是辛苦、是艱難的,甚至失去閱讀的興趣和勇氣,更談不上體驗閱讀的樂趣。
2、對課業學習不求甚解。由于中學學習效果和高考成績等因素,決定了高職生的理論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無論是專業課還是公共課,他們上課一般缺少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的習慣,缺少深入思考的習慣,更不愿意精讀深鉆,只是做到基本完成課業,簡單湊合地應付期末考試。更有甚者,上課不帶書和筆,要么聽不懂,要么不在聽,最后只是復習突擊幾套題庫,考試碰運氣。
3、較為盲目地碎片化閱讀。信息化、網絡化普及的時代,帶來了更加自由的學習、實踐、娛樂的空間,同時也造成他們在多元選擇時的盲目性和比較浮躁的狀況。他們不愿讀書、不愛讀書,難得的閱讀多存于網絡之上——各種碎片化的閱讀。網上的點擊式閱讀,如蜻蜓點水般量多而不精。即便是讀書,大多是休閑、時尚、實用和功利類的圖書,經典名著和各類專業性讀物甚少。
三、讀書活動的一些推廣嘗試
基于讀書對人類的重要作用,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讀書的現實和特點,必須采取可行性措施加以改正和推進。開展各種讀書活動,目的是使高職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實現從“開卷有益”到“堅持閱讀”再到“享受悅讀”的轉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陶冶情操,幫助學生從書中汲取知識、獲得智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1、在人文素質類課程上,督促學生課下讀書來輔助授課。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里,推薦小說《解憂雜貨店》,讓學生從有趣的小說情節切入,堅持讀完一個個看似孤單、實則聯系緊密的人物故事,從中獲得對理想的認識、對愛情的堅守、對事業的拼搏等思考和理解,正視自己,慎重選擇,堅持實現。同時,由各系部結合專業課,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讀書清單。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課堂的延展性,收獲更多。
2、利用主題班會等時間,每月設立共讀分享。可以由輔導員、班主任或者學生干部組織,從好習慣的學習與養成開始。《把時間當作朋友》、《時間管理幸福學》等時間管理類書籍,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時間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拓展人生的寬度。
3、學校圖書館除了及時引進各類書籍之外,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需求,多搞些活動來吸引高職學生的關注度,提高學生讀書的參與度,從而擴大整個學校的讀書氣氛。比如新書宣傳、重溫經典、圖書漂流等,讓書香伴隨更多的學生,漂到教室、食堂、宿舍乃至校外的公交車上。
各類推薦書單,好書的選取最為重要。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多讀書,發現適合高職生閱讀的好書,按照課程或年級需要推薦給他們,采取必須和自愿相結合的方法,如:設置必讀和選讀書目,自愿閱讀和一起共讀等形式,在高職生中做分類性、堅持性地推廣。結合他們依賴網絡閱讀的特點,推廣優秀的手機閱讀APP以及好的閱讀方法。有序推進,著重落實,最終達到教師提高自身,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互相帶動,學生影響教師的校園讀書行為和愛讀氛圍。
四、結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可能拿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完馬拉松嗎?哪一個馬拉松冠軍獲得者是一直領跑的呢?我們高職學生可能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能曾經失去讀書的興趣,而當今社會講究的是終身教育,什么時間都可以說是“起跑線”,只要你決定開始改變現狀,那么堅持下去,就有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獲得可喜的成績。作為教師的我們多讀書,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往往能幫助學生成為人生長跑的贏家。所以,堅持下去——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劉桂萍.讀書活動對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