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克智
【摘要】經過調查顯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制能力不足,普遍存在作業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表現為:貪玩偷懶、討厭作業,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中缺乏責任感,父母并沒有盡職盡責的指導,并且還有教師工作上的疏忽等。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生們出現作業拖拉問題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 作業拖拉 現象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90-02
小學生們作業拖拉現象已經引起了當下教育界的重視,如何解決小學生作業拖拉現象成為了目前小學教育最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從心理角度來說,小學生們頑皮好動,心理發育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因此才會出現學習拖拉現象。如果家長和教師遇見這種情況不及時加以教育整改,后期將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后果,甚至演變成一種心理疾病,因此必須要了解孩子們拖拉作業的原因,然后積極的尋找解決辦法。
一、小學生們作業拖拉的原因
1.學生自身原因
首先是從布置作業的角度,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小學生們碰到不懂的題目,他們心中會產生挫敗感進而導致對作業的厭倦心理,所以教師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適當注意作業的難度比例,有計劃的布置作業。另外小學生的年齡較低,生性活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容易被小伙伴呼喚放棄作業進行游戲,也容易被身邊的玩具吸引忘記作業等,導致作業無法完成。
2.外界因素
首先是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教師,但是目前很多學生家長工作比較忙碌,所以只關注了孩子們的生活環境,對于學習環境則有意識的忽略,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導致孩子放學回到家中便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另一種家長則恰恰相反,太過于重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作業越多越好,不允許孩子進行娛樂活動,認為都是在浪費學習時間,這樣孩子們無法做到勞逸結合,同樣對作業產生懼怕和厭倦心理。從教師角度來說,作業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但是大部分的教師都是統一布置作業,并沒有重視學生們的學習差異性。
二、小學生作業拖拉現象優化策略
1.建立完善的學習機制
小學教師一般都會經過心理學的培訓才能上崗上位,這樣能夠充分的掌握小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心智萌芽期,心里都期待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所以教師可以在布置完作業之后,在第二天進行作業講評和評比,作業完成較為優秀的學生予以表揚,并設置作業完成優秀榜單,鼓勵沒有上榜單的學生們積極努力,這樣激勵型學習機制能夠給孩子們展現自我的機會,有效提升學習熱情和作業完成質量,從教師要求,變成學生們的自我要求。
2.布置作業要提高有效性
小學教師要創新作業布置形式,打破傳統的作業模式,例如說語文,這是一個思維發展比較強同時又具備了傳統文化的學科,教師們可以以新課標為指導,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和游戲性的統一作業。同時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把學生們分為幾個學習層次,根據層次的不同來布置作業,控制作業難度,避免讓學生出現吃力現象,然后逐漸增加作業難度,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3.重視家庭教育
學生們的作業拖拉問題不是一天就出現的,所以不光是在學校中要注意,還要重視家庭教育,需要家長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耐心的教導,當孩子遇見問題時跟他們共同解決,幫助建立學習自信心,同時注意要把握好勞逸結合,不要給孩子們太大的作業壓力,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們提升學習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們作業拖拉現象有很多因素構成,同時也是長時間養成的壞習慣,但是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幫助學生們改掉作業拖拉的習慣是一項長期的精細工作,昨已在小學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要生活中仔細觀察和細心引導,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好跟教師的溝通。作為教師,必須要合理布置作業,引導和指引孩子們正確對待作業,持之以恒的來幫助小學生改掉作業拖拉行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朱鋒,沈永江. 學習分心小學生作業習慣的微生態系統干預研究[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02:54-57.
[2]陳建華. 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作業改革的探討[J]. 教育科學研究,2006,01:5-9.
[3]湯兆武,楊若翰. 從哪里看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對課業負擔測量的思考與建議[J]. 教育發展研究,2013,0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