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要】專業導論課是大一新生與所學專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和興趣,因此十分重要。以物聯網專業為例,通過總結分析近年教學經驗,對專業導論課的準備、實施與評價等教學過程提出了較為詳細的觀點,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專業導論 教學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247-01
近年來很多院校在高考錄取中施行了大類招生方式,即錄取的新生并不確定具體的專業,經過大一一年的學習之后,才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確定進入哪一個專業繼續學習,這無疑使得大一階段的學習更加重要,而專業導論課程作為學生認識專業的最直接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物聯網專業是剛剛建立的新興專業之一,其專業導論課如何開展鮮有資料可循,為此做了如下研究。
1.物聯網專業導論課的定位
專業導論課的定位,歷來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專業導論就應當給學生介紹技術起源、應用及發展,讓學生知道這個專業和行業目前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2][3]。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導論課更應偏重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比單純的認識專業技術更有用[4]。
這樣的爭論沒有意義,應當根據專業特點來研究。以物聯網專業為例,大一新生對于大學生活尚且茫然不知所措,更不用說這樣一個新專業了。因此談論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也好,培養虛無縹緲的學習能力也罷,都顯得有些不切實際。其實,專業導論最應當達到的效果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興趣這個最強勢的印象能夠先入為主,那將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動力推動學生自發的探索,這時再去告訴他應當如何學習這些高深技術才有意義。
2.物聯網專業導論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如上所述,既然以激發興趣為主要目標,因此專業導論課最不應當安排的教學內容就是專業知識。曾有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對于他們所學習的專業都有一定的畏懼感,既心存畏懼,又何來興趣。
專業導論課普遍學時數較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想提起學生的巨大興趣,靠傳統的照本宣科,是肯定做不到的。以物聯網為例,可在備課時事先挑選若干“材料”,既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器材,也可以是人。物聯網行業目前的實際應用例子非常多,可選取一二做成視頻或動畫;可將學生帶到實驗室中,現場演示一個物聯網應用系統的運行;可邀請物聯網企業人員到場,和教師一起進行教學;還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課題,讓學生上來講述他們的認識和想法。這些新穎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法,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巨大的心理沖擊。然后再加以言語和思路上的解釋引導,可讓學生理解更加深入。
另外,應當建立詳細的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向教師提問,也可以評論這堂課上的哪里好哪里不好,也可以提些建議;課后征集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教師將其與專業緊密聯系起來,在后續課程中加以突出,形成課上課下的呼應;在最后的考核環節,亦可采用新穎的方式,如面試、座談、辯論等形式,讓學生徹底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與接受。
3.物聯網專業導論課的教學目標
上述各種設計與方案只是實施途徑,而對于教師而言,心中始終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堂課要讓學生收獲什么。
以物聯網為例,專業導論課的教學目標應當有:
(1)知道何為物聯網,物聯網原來是很有趣的技術;
(2)物聯網涉及的內容那么多,我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點;
(3)物聯網行業原來是這樣的,跟小伙伴侃大山又有資本了;
(4)物聯網行業前景看來是不錯的,我能成為其中的一員嗎?
可見,專業導論課的教學目標不應當是希望學生學會什么高深的知識,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什么印象、記住哪些內容、產生何種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傳統課程知識灌輸模式的禁錮,讓學生感到在一種無壓力有興趣的氣氛中聽課。
4.總結
綜上,以物聯網課程為例,研究了理工科專業導論課開展教學過程的方法,主要來自于近年來實際的專業導論課教學經驗。僅供參考,有很多不足之處,將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發現并改進。
參考文獻:
[1]楊景常.成功的《專業導論課》課將影響學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 2007(1):38
[2]劉彬.高等學校專業導論課的特點內容及教學方法探索[J].科學時代, 2014(7)
[3]郭宇星.高校大一新生專業導論課的開設初探[J].科教文匯旬刊, 2013(21):40-41
[4]李歐迅.“自動化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探索[J].教育觀察旬刊, 2014(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