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李麗娟+張國榮

【摘要】《績效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性學科,但在傳統教學中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這與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理念不符。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它不僅可以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基于項目教學法,從課程設置理念與思路、課程內容選取與設計、課程教學組織與實施、課程整體考核與評價四個方面進行《績效管理》課程設計。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績效管理 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置理念與思路
(一)課程設置理念
本課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逐步進行項目實施。課程教學中以“工學結合”為導向,通過項目設計和項目實施,在校內進行理論學習和項目設計,在校外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項目實施,以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根據行業企業對于績效管理崗位工作任務和任職要求,參照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考試標準,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以企業實際案例作為載體,以具體工作任務開展教學。
在課程設計上以就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教學主線,以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以具體的學習情境進行教學組織,以工作效果的形成評價學習成果。對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能力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強調專業核心能力。
(二)課程設計思路
在課程設計上,突出績效管理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多家企業進行合作,由企業專家介紹績效管理實際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專業教師歸納相關的工作任務集合,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即確定績效管理崗位的職業行動領域;將行動領導轉換為學習領域;將學習領域進行情境化設計,構建具體的學習項目。
課程采用邊學邊練的教學方式,通過具體項目訓練,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績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具備績效計劃編制與跟進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成立項目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地完成每一個項目并進行課堂討論和總結,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內容選取與設計
本課程在內容選取上,重點考慮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對績效管理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需要,同時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績效管理崗位就業為導向,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為目標,按企業工作標準和職業資格要求,設定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程在內容設計上,進行企業調查和分析,形成績效管理工作四個主要的工作過程,包括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結果應用。遵照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培養規律進行進一步整合,設置四個具體的學習情境,并設置具體的教學單元,每個單元都按照工作任務包括任務引入、任務布置、任務實施、任務檢查、任務評價五個環節,體現“教學做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三.課程教學組織與實施
(一)課程項目介紹
(二)課程組織實施
本課程采取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工學交替等多種教學形式組織實施教學。
1.項目導向。本課程共設計四個教學項目,學生成立學習小組模擬公司真實運營。讓學生設計虛擬的經營范圍,組織架構,人員配備,企業員工花名冊等模擬企業基本資料并按照真實企業工作流程,在虛擬的環境中真實的演練,通過明確工作任務,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
2.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本課程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和校外實習基地,將“課堂變工場、工廠變課堂”。在課堂上模擬工作場景,利用教材、實訓指導書、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資源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利用校外合作企業的資源,通過頂崗實習、企業調研、專家講座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企業實際工作氛圍。通過理論與實踐一體、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體的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3.工學交替。本課程為達到學生認知崗位的目的,布置具體的工作項目,通過學生座談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組織中崗位工作情況和工作目標,為本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課程整體考核與評價
在學期末將同期開設的各門專業課程,按照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過程串聯、融合為一個大考核項目。通過整合性考試,打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科限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崗位標準為依托,將專業課程整合為完整的工作項目并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后考核的作品交由企業專家進行點評,以行業標準考量學生的知識技能把握情況。
具體考核情境設置上為公司對員工進行階段考核,考核合格或優秀的員工將予以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員工將進行技能培訓,培訓之后重新進行考核,依然不能勝任工作的予以淘汰,解除勞動合同。產生崗位空缺后,進行員工招錄,面試合格的簽訂勞動合同上崗工作。其中績效考核環節實訓要求為各小組結合某部門具體的崗位內容和任職資格情況,制定模擬公司的績效考核方案并予以實施。
參考文獻:
[1]袁慶宏,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組織情境營造——以“績效管理”課程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