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慶
摘要: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的第一要素。目前,隨著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第一媒體”的電視媒體,其生態環境進一步走向開放化和自由化,以更加低門檻化、多元化、復雜化等特性呈現在觀眾面前。電視新聞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態環境,保證其客觀真實和主觀真實,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實際入手,結合當前電視新聞發展實際,剖析電視新聞失實的原因,簡要分析了基于這樣的生態環境,如何從多個方面保證電視新聞真實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電視新聞;失實;新媒體;自媒體;真實性
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興起,傳統電視新聞環境也發生著相應變化,使電視新聞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快節奏的社會前行中,不浮不躁,以冷靜的心態和理性的思維,客觀真實的進行電視新聞的宣傳報道,是作為現代電視工作者的良知的責任。
一、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定義
新聞的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
二、電視新聞失實的原因
要保護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就必須深入了解電視新聞失實的根本性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導致電視新聞失實的原因是復雜的。比如新媒體、自媒體電視新聞傳播的任意性;采訪不夠深入細致、甚至沒有采訪而進行主觀臆斷;電視新聞制作者的價值觀傾向影響到事實的真實性;為博眼球和追求收視率故意制造虛假電視新聞等。
(一)部分從業人員缺乏應有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視新聞的傳播行業,在為電視新聞作出貢獻的同時,盡管無意報道虛假電視新聞,但是在不經意間,他們違反了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原則,加上自身的專業素養不足,不知不覺間,可能導致電視新聞失實。
(二)對部分新媒體、自媒體監管力度不夠
隨著手機互聯網等通信科技高速發展,手機屏幕足以滿足觀眾需求,攝像功能變得強大,使用更加方便,每個人都是新聞的傳播者和見證者。微信、微博、直播等網絡平臺迅速普及,新媒體和自媒體迅速崛起。與之相對應的,傳統電視新聞定義也更加廣泛,傳播范圍擴大,言論更加自由、透明、平等。人們可以在諸多新聞傳播軟件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自己的所見所聞,新聞的即時性得到充分體現,傳統電視新聞的滯后短板,被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優勢補齊。
(三)利益面前職業道德的淪喪
隨著市場經濟帶來的社會變革和調整,為了迎合受眾心理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有些電視新聞媒體在金錢的誘惑下,會特意捏造一些符合某些利益集團的有失偏頗的“新聞事實”,在輿論引導上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三、保證電視新聞真實性的措施
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的生命。離開真實,電視新聞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會偏離原本的成長軌跡,走向末路。下文就如何有效保護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提出了相應措施:
(一)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養,重視實地調研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注重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在新聞報道和采訪中做到:尊重事實、追求事實、敢講真話、道實情。對電視新聞線索源頭進行再三核實、多方取證、多人采訪。確保新聞來源的客觀可靠,不帶個人情感傾向。為了采編獲取一手資料,我們應該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讓褲腿上沾點泥巴,不怕苦、不怕累,不懼千里之行,敢于深入矛盾發生地,以真實有效的深入采訪為基礎,開展電視新聞的后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電視新聞失實現象的發生。
(二)新聞業及相關部門健全完善監管可溯機制
新聞業、政府及相關的監管部門,應在源頭和發布端齊抓共管,進一步健全完善電視新聞的監督管理機制。同時,除了硬性的法律約束外,更要合理利用社會各界力量發揮監督作用,正確引領價值輿論導向,嚴防電視新聞失實現象,為保護電視新聞健康有序發展打造一片藍天。
(三)杜絕片面采訪報道,還原事實本質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把時間、空間、人物、事件都記錄準確。然后通過現象和相關報道,對全局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在新聞采訪中,還原電視新聞的真實是我們的使命,但不可生搬硬套,完全由采訪的對象和事物主導新聞事實。應當盡可能克服可能出現的偏差,多積累,客觀、全面的對其進行報道,還原新聞事實的本質。
(四)尊重客觀事實,杜絕夸大其詞
電視新聞報道不是一道數學題,不能憑僅有的幾個數字進行所謂的“合理計算”。對一些重大數據不經考證就報道出去,一旦發生嚴重偏頗,數字可以更改,但是對受眾的影響和對電視新聞的公信度都將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作為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應當主動開展自我糾錯行動,加強自身素質修養,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在思想觀念上,時刻警惕新聞道德紅線,捍衛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四、結束語
在信息來源多元化的今天,堅守電視新聞真實性,對構建良好的社會秩序、引導公眾建立正確的價值傾向等具有意義重大。其過程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在思想上樹立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堅守防線,協同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就一定能打造一個健康、綠色、可持續的電視新聞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浩·新聞宣傳類文字材料寫作范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韓羽·規避虛假失實新聞.貴州廣播電視臺.
[3]陳中原·點擊新聞職業道德關鍵詞.新聞記者,2007.07.
[4]陳沛芹·論新聞客觀性規范與國際媒體的對華報道[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