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岸+向林波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個性化教育成為當前體育教育改革的重點,通過個性化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素質素養的提升。對此本文通過分析個性化教育基本理念以及相關依據著手,進一步探討個性化教育的主要特征以及體育老師正確認識個性化教育理念。嘗試從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教學環境優化和評價創新等方面論述個性化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個性化體育教學 教育理念 教學方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素質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體育教學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個性化教育理念就顯得極為重要。個性化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從而積極發揮學生自我鍛煉的主動性。
一.個性化教育理念相關概念分析
1.基于體育教學的個性化教育理念概念分析。根據法國教育家弗雷德的觀點:如果學生在某一領域獲得了成績,這會進一步促使他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功。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潛能被充分挖掘之后,那么就能夠讓這個人其他方面的潛能充分發揮起來,這樣就能夠實現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他們在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如果教學方式依然采用的是那種傳統的統一性教學,這勢必會對學生個性的成長造成阻力。而通過個性化體育的教學,就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特殊才能。同時當學生自我的才能被挖掘出來之后,他們的自學動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而且也會同具有共同興趣的同學構成一個學習團隊,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讓這些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逐步讓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學習目標。
2.發展個性化教學理念的主要依據。發展個性化體育教學理念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結合了心理學理論基礎。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形成統一的思維和心理。而且就算是同一個學生也會隨著生理發育的發展以及學識的提升,他們的心理特征也會存在著波動性。但是由于這些學生正處于求學階段,他們的社會經驗相對缺乏,而且自我意識水平也相對較差,他們的心理以及思想觀點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如果不加以健康的引導,就會對他們的成才構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正是基于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化,通過開展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才能夠有效對這些學生構成健康的引導,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學習目標。
其次,新的教學課程改革理念基礎。由于傳統的教學課程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所以新課程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借鑒了建構主義以及人本主義思想,更加重視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以及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學習,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通過對學生角色的轉變,就能夠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這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轉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體育個性化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
A.公平性。個性化體育教學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教育,因為這種教育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無論是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充分建立在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從而建立符合個體需要和發展的教育模型,因此這種教育要比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型更具公平屬性。
B.主導性。在體育教學中,老師非常注重促進學生在個性方面的發展,充分發掘他們屬于自己的潛能。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是引導,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由過去的被動轉變為主動。從而讓他們能夠在具體的目標下進行學習活動,通過內容框架來促進他們的主動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C.多樣性。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多樣性,不僅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而且包括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課程設置和組織形式以及評價機制等諸多模塊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從而適應不同學生學習的需求。
D.全面性特征。全面特性實際上就是能夠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通過個性化體育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從而促進其特殊才能的發掘和發展,而根據弗雷德的理論可以得知,當一個學生的一方面的素質得到了提升,那么在其他素質方面都會得到提升,所以個性化的教學實際上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
E.社會適應性。體育新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人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核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全面發展學生。
二.個性化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老師對個性化體育教學應用的正確認知情況分析
個性化體育教學是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始被廣大體育教師所重視,目前體育教師對于個性化教育的認知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體育教師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并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新的體育教學課程和內容,無論是在教學過程和組織方式以及教學方法方面都給與了老師自我發揮的空間。只是部分教師在認知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一味的以學生為主體,放棄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針對這個現象,體育教師完全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長和知識經驗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引導,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其次,由于學生的個性化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于體育鍛煉也存在著不同需求。比如當前很多學生更喜歡輪滑、網球等時尚運動項目,如果體育老師一味的以跑步或者廣播操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授課,自然難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在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中,對于老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老師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并圍繞新的教學目標進行創新,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
2.個性化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A.體育教學目標的適當調整。我國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并且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績,特別是新課程的改革,充分結合了國家體育課程以及部分地區的體育課程進行有效篩選,并通過加工和創新,構建了符合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目標。這些課程的制定充分強調了學生以及老師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個性化和差異性,并能夠使學生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在教學目標上結合學生自身的差異和獨特性。因此基于個性化體育教學的理念,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改革和調整,并讓體育教學目標具備了開放性、民主性和動態性等多種屬性。課程教學目標也有過去關注知識的傳授轉變成關注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轉化,并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制定相應的基礎目標和提高目標,這樣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體驗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B.教訓內容的選擇。個性化教學的理念并不是讓學生充分自由的玩,也即是所謂的放羊式教學,實際上老師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是起到主導的作用。部分老師存在個性化教學就是一種放羊式教學,讓學生自我尋求合適自己的體育鍛煉方式顯然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因為這種方式忽視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從而讓體育教學變成了無序和混亂的狀態。對此老師要改變觀念,在新的教學課程目標的指引下,創新教學內容,特別是加強對課堂內容的篩選,讓不同的學生采用與之相適應的鍛煉項目,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此老師可以從基礎學習和發展學習兩個層面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基礎學習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體育鍛煉理論和基礎性項目。而發展學習則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特長進行相應的提升,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中有探索的欲望,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C.優化體育教學環境。個性化體育教學一個應用基礎就是要創造平等、歡樂的學習環境,要把師生關系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所構成的心理環境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境。新的體育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改革創新點就是要將傳統的師道尊嚴進行優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起到指導和促進以及督促的作用,而不是執行和管理的作用。老師在課堂教學環境中,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理解和尊重,在教學時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表揚,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當然輕松的環境并不是一味的放任自流,同樣通過合理的約束來引導學生朝向正確的學習方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D.在體育教學評價上的應用。采用個性化體育教學,其中關鍵的內容就是要改變傳統教學的評價模式,包括評價的內容和標準,體育個性化教學的評價標準不再是對結果的評價,而是更加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同時要進行學生自我的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的評價的科學性。這些評價方式同樣也具有個性化特征,在實際評價中包括了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和行為以及能力發展等諸多評價內容,并且按照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以及老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評價。
三.結語
總而言之,個性化體育教學理念是一種開放和積極的教學理念,不僅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據此充分調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老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思路,創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且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與個性化體育教學相適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最終實現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郁水萍.體育教學對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4)
[2]鄧艷香.陽光體育運動視域下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4(03)
[3]胡敏.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現狀與優化[J].湖北體育科技.2010(02)
[4]張麗莎.個性化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亞太教育.2015(07)
[5]吳本連.自主學習方式影響大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介紹:孫宇岸,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向林波,成都體育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