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遙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一項改革,其進程充滿著風險,不僅會影響金融機構、企業等的經營活動,還會增大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利率水平呈現出較強的多變性、不確定性,金融風險也成為主要風險,必須加強防范。接下來就從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提出幾點基于利率市場化防范金融風險的主要措施,以促進風險防范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改革 金融風險 防范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政策之后,金融對經濟發揮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利率市場化把利率定價權交給金融市場,用市場均衡利率取代既有的管制利率,最終促進資金的合理流動、推動經濟增長,而防范金融風險就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一、基于利率市場化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性
利率市場化指的是中央銀行把利率決定權交給金融機構,由它們自主按照市場資金供求關系決定利率,中央銀行則通過控制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再貸款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間接調控利率,傳導國家的政策。利率市場化對金融環境的改善和優化有利,能幫助提高運行金融系統的效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潛在功能[1]。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微觀經濟基礎、宏觀經濟環境都較薄弱,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風險更大、更復雜,探究并防范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利率市場化防范金融風險的主要措施
(一)增強風險管理意識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不斷增強自身管理利率風險的意識,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分析、預測、規避利率風險的能力。一是盡快以效益為中心建立起協作的、高效的金融產品定價體系,按照客戶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收益、期限長短、信用風險以及利率風險的大小、資金籌集成本、運營成本等因素,合理定價金融產品,構建科學的產品定價體系;二是在市場利率的導向下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內部利率是調節金融機構內部資金流向的一個重要杠桿,一旦和市場價格偏離,就極易誤導各機構的經營行為,對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不利;三是改變采集利率信息的方式,重視研究、預測市場利率的走勢,適當建立衡量利率風險的系統,真正發揮出利率在優化經濟結構、配置金融資產以及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等領域的基礎作用,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風險。
(二)穩步推進改革進程
只有穩步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在改革中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才能保證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一是繼續簡化管理貸款利率的檔次與種類,增加金融機構定價貸款利率的權力;二是研究促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形式,它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攻堅問題,是金融機構管理資產與負債的前提,須放寬對起存金額的限制,促進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三是對利率的結構和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將利率關系理順,優化計結息方式,逐步靠攏國際慣例;四是積極推出利率衍生產品,放寬市場準入標準,完善利率互換市場,促使市場主體能通過有效的手段管理金融風險,增強對風險的控制和防范能力;五是完善存款征信制度、保險制度,確保金融機構及存款人的安全、利益,促使銀行體系自擔風險,改變社會信用現狀,避免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出現競爭過度的局面,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保駕護航。
(三)健全金融市場機制
利率市場化要和豐富金融產品、健全金融市場機制有機結合在一起,因為金融市場是集散資金交易信息的主陣地,是市場的參與者、調控者對市場信息的主要獲取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提高市場的透明度與公平性對激發市場供求有利,能為有效的、真實的市場利率的形成以及市場的參與者、調控者作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統一的貨幣市場,并不斷擴大其規模,提高其運行效率和影響力,形成能真正將市場資金供求反映出來的利率信號。相對發達的貨幣市場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操作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2]。最近幾年,債券回購市場、同業拆借市場快速發展,人民銀行憑借它們調控公開市場的業務,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接下來則應注重票據市場的發展,因為票據市場對銀行、企業有很強的關聯性,擁有連接和管制市場利率的優勢,中央銀行應基于對票據市場管理的強化,加大調整再貼現率的頻率,使其和市場利率更符合,并將其視作重要的市場利率反映指標。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規范發展證券市場,增強它與貨幣市場之間的聯動效應,為金融機構、投資者提供規避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資產結構調整機制,從而拓展證券市場的廣度、深度,提高金融機構管理的流動性及市場籌資能力,建立起統一高效、品種豐富、競爭有序的證券市場,這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一是持續擴大市場主體,增加市場成員的廣泛性,推動社會資金的高效、充分、廣泛地流動;二是增加市場交易工具,滿足投資者的個性需求,豐富金融市場內涵,尤其要適時推出衍生交易品種,豐富金融風險防范工具;三是大力建設市場中介制度,推動市場發展經濟業務,增加市場流動性;四是大力建設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提高交易系統的運行效率,尤其要注重債券柜臺交易系統的全面推廣,以擴大市場覆蓋面;五是推動交易市場與銀行市場的相互融通,促進大額存單市場、票據市場等的均衡發展,完善成本約束機制、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四)有效實施金融監管
完善并有效實施金融監管是基于利率市場化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尚未完全轉化成商業銀行,很多工商企業也不是真正的企業,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機制還有待完善。如果在這樣的形勢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卻沒有有效的金融監管,那么金融風險不可避免。所以應堅持整頓并維護市場金融秩序、調控商業銀行的資本利率、充足率、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一步規范利率主體行為[3]。一是以利率市場化機制的建立為契機,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接軌國際標準的金融監管體系;二是依據金融的市場化運行要求,規范金融監管,建立起符合國情及國際慣例的法規體系,加大金融監管力度;三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建立數據模型,對利率的風險程度、敏感度加以計算和分析,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同時結合專項稽核等手段全方位監管金融機構面臨的經營風險;四是選拔并培養監管人員,打造高素質金融監管隊伍,有效提升金融監管水平,全面防范金融風險。
三、結語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產業走向市場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將國民經濟運行體制轉變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基本標志。在實踐中,務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金融風險,有效建立監管體系,才能真正做到對金融風險的防范,為持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提供保障,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逯新紅.利率市場化的風險防范和改革重點[J].宏觀經濟管理,2015(03):61-63.
[2]何東照.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5(07):158-159.
[3]王道平.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與系統性銀行危機防范[J].金融研究,2016(01):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