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玲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學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的重要課程。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師更應當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成長為健全的人。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幾點建議,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36-01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是中學德育教學的主要途徑,而初中的思想教育中的思想、理論、時代性等教育都集中體現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然而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發展的時代,學生喜歡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因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就不適合現在的教學。任何時候的教育都離不開德育的教學,它可以改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品質,從而為提升其教學品質給出建議與措施。
1.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在獲得成功之前,都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應該上學生有這樣的意識,培養不怕吃苦的意志。學習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因而教師要培養學生不怕吃苦的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不再是自己的興趣使然,而是堅定自己為學習奉獻自己,因而需要學生更加的努力。教師也不再是只教學生技巧,更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方法教導學生,技術再好,不如質量的好,更不如人品好。先學做人,再談學習,好的價值觀會影響學生一生,這就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課應該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學習,要轉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當時當地時代的變化,貼近生活來教育學生,以思想品德課以其獨特的美麗吸引學生,與時俱進。因而教師在課堂上就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轉變傳統模式,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最終實現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實現學生的學習進步與價值觀的形成,使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品質提升以及學生的思想覺悟的提高。
2.精心設計教學,把多種教學方法引進課堂,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多樣的教學模式又是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動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通過圖片、音像等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可以加深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
3.要不斷增強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貼近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打成一片,運用自己的影響和感召力,去營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圍,培養和諧、融洽、彼此信賴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吮吸健康成長的甘露,獲取全面發展的營養。中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的發展是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最終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然而在當今的思想品德課上,學生積極性不高,對思想品德課的排斥或不接受,往往是因為課堂氣氛的壓抑,上課過程的艱澀難懂,與學生的生活軌跡脫離,學生需要活潑的課堂氣氛來順應青春期學生的激情,因而貼近社會生活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是社會動物,需要與社會上的人交流,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下,很多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教育的初衷就是讓學生從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可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的教學任務失敗,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最終沒有應用到實踐中去,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與社會脫節,這樣就對以后適應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而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不能像說書一樣說課,而應該與實際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最終認識世界并為以后的發展創造機會,最終為學生的發展做貢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崇高的理想,為人們服務。
總而言之,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發展,我們不僅要有一個良好的師資團隊,注重他們自身的文化修養、學歷水平,還要注重他們的德育教育,因為他們就是學生的榜樣,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的主動性、求知欲、創造力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因而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品質提升,不僅僅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應該面對現實,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引導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狀態,從而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育表現出自己的特色,使教學質量達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教師更要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在教學上努力尋找好的方法,一切為學生的前途為前提,結合學生實際,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品質得到提升,從而轉變教學方式,最終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曹銀迪.新課程理念下政治"生命"課堂的構建[J].吉林教育,2010(1).
[2] 劉宇航,劉俊強.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