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村鎮銀行作為農村金融領域增量改革的重要成果,在緩解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引入競爭、改善小微企業信貸狀況、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等方面有著最重要的意義,既有可借鑒的成功經驗,亦有發人深思指出。本文主要以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為研究案例,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討論了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的業務運作模式、以及模式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村鎮銀行 社會責任 三農
一、引言
“三農”問題實現偉大中國夢繞不開的問題,它關系的不僅是占中國人口60%的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生計問題,更是中國未來的前途命運,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農民不富裕起來,中國的富強繁榮就無從談起。“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首要問題。村鎮銀行的建立和發展是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創新之舉。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提出要鼓勵服務偏遠,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就是在此時孕育而生,力求為廣大牧區群眾及合作組織解決所面臨的貸款難問題。
二、研究背景與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
(一)研究背景
圍繞如何更好的為農村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我國已進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討。現如今農村金融較之以前已得到長足發展,然而隨著改革和發展的不斷向前,現有的鄉村金融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農村發展需要,新一輪的更深層次的改革和發展迫在眉睫。
其中農民貸款難是農村金融改革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無外乎新的金融機構無法進入,監管部門對農村金融市場實行過度管制,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過高,金融服務嚴重滯后于三農發展的需要。建立和推廣我國的村鎮銀行成為當前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必然趨勢。據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村鎮銀行迎來了大發展的一年,全國共設立村鎮銀行279家(見圖1)。
在此背景下,探索完善我國村鎮銀行業務經營模式,復制已取得成功的村鎮銀行模式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第一,為創新農村金融供給思路;第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增加弱勢群體的收入;第三,緩解全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瓶頸;最后,有助于打破農信社“一家獨大”的農村金融市場格局,有助于形成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秩序。
(二)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
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所在地鄂溫克是少民族自治旗,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牧民、牧業、牧區為中心,真誠服務每一戶牧民。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扶持牧區經濟發展,緊緊圍繞農牧區生產經營特點和農牧區客戶需求,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完善服務渠道,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提供有針對性、有特色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發揮村鎮銀行支持農牧區經濟發展的作用,為鄂溫克旗的經濟金融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貸款業務運作模式分析
(一)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貸款業務運作模式介紹
鄂溫克包商村鎮銀秉承“立足本土,服務三農”的宗旨。通過2~3年的實踐后,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牧區特點對公司業務運作模式進行了改進,在強化內控管理、創新貸款品種和資金占用費、還款方式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的運作模式。
1.立足當地,找準定位,確立農牧業服務方向。發展離不開當地,發展要同當地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在成立之初,便奉行“立足本土,開拓創新”的發展思路,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并以此作為村鎮銀行的服務宗旨,為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各項金融服務。
2.結合牧區實際創新金融產品,改善牧區金融服務環境。作為第一家進駐少數民族地區的村鎮銀行—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便結合鄂溫克旗的實際,圍繞服務“三農”,積極拓展信貸業務。制定符合當地發展的一系列管理辦法及相應配套業務操作流程,從制度和機制上完善規范村鎮銀行經營模式。
3.科學經營,適當調整貸款期限和利率。作為有自己獨特發展特色的區域經濟,其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牧業生產有極其鮮明的行業特色,牧業發展的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等都決定了為其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要有對應的服務模式,以滿足牧業生產特色的需要。以貸款周期為例,原先的金融貸款周期為最長18個月,經調查研究這不能更好滿足牧民的使用需要,因此將原來的貸款期限調整為最長3年,極大地提高了牧民資金的使用效益。
4.積極與地方政府、企業進行合作,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因此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為了自身能得到更加長足的發展,村鎮銀行就必須加大與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龍頭企業的合作交流,及時了解掌握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情況,農牧業發展情況,政府、企業、農牧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情況,將自身發展融入到地區發展中。
(二)貸款業務運作模式的優點
1.設定瞄準目標客戶,有利于擴大客戶群體,輸出了品牌、企業文化。村鎮銀行著眼長遠發展,堅持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積極籌措資金,圍繞“三農三牧”創新金融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在經營規模擴大的同時,效益也在提高。
2.社會效益“產出率甚高”。作為主要立足地方,主要服務于農牧民和小企業的村鎮銀行,具有經營靈活,手續簡便等優點,既解決了農牧民貸款難問題,又改善了地方農村金融服務環境。而且,村鎮銀行專門設立微貸和牧貸部門,服務廣度不斷拓展。
3.卓越的客戶服務,有利于機構和客戶的雙贏。首先,還款方式的創新性設定,有利于牧戶及小微企業長期生產力的形成。其次,客戶跟蹤及回訪到位,便于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三)貸款業務運作模式的局限
1.信貸規模、村鎮銀行規模較小,制約村鎮銀行發展。首先,貸款額度有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有額度已遠不能滿足一些牧民對資金的要求,導致其發展受限。不能得到足夠資金支持的牧民只能借助民間借貸,導致資金生產成本增加,影響了牧民收入。其次,缺乏規模效應。
2.存款增長緩慢,外源融資不發達,制約了涉農貸款的發放。受限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中小企業營業額及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因而閑置資金有限,導致村鎮銀行能吸納的閑置資金有限,也限制了其業務的擴展。
3.缺乏現代銀行功能。作為嘗試,鄂溫克村鎮銀行缺乏農牧區工作經驗,加之經營規模小,基層牧區無營業網點,經營成本高,短期內難以與農村信用社等傳統金融機構相競爭。而且,鄂溫克村鎮銀行的發展沒有走入系統化,結算網絡不暢沒有強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一旦客戶數量增加,人為的紙質化操作客戶材料及貸款信息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四、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業務模式的完善與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問題
村鎮銀行的發展跳不開當地的客觀實際,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充分吸收當地居民及企業的閑置資金,將當地金融資源得到最大化運用。在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后,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達到可持續性發展。
(二)提高村鎮銀行盈利能力
1.村鎮銀行應變被動放款為主動放款。鄂溫克村鎮銀行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大對農戶貸款的營銷力度,創新信貸手段,完善小額農戶貸款和聯保貸款管理機制,將龍頭企業與農戶、中介機構和擔保機構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體納入聯保貸款范疇,這樣才能提高村鎮銀行盈利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2.實現現代化銀行操作手段。針對地區遠,貸后維護困難,應多建立營業范圍內的信貸服務網絡,運用現代化電子技術支持或與當地微小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發展,降低人力單個勞動強度。
3.風險控制進一步完善。第一,村鎮銀行風險把控方面應提高,保持可持續發展。第二,視業務的不同建議引入保險公司、政府、擔保公司、村委會、行業協會等協助開展業務,為微小金融服務有效健康發展提供保證。
五、結束語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向前推進,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未來農村的巨大發展前景之下,村鎮銀行必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類村鎮銀行也將如雨后春筍涌現出來。但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指望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都能夠依靠村鎮銀行快速脫貧致富也是不現實的。有了鄂溫克村鎮銀行這個典型成功案例,只要我們繼續廣開思路,集思廣益,勇于創新和探索,就能創造出更多此類可持續的模式來發展農村經濟,建設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郭英杰.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新牧區建設情況調查——以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為例.內蒙古金融研究.2013.
[2]高靖.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因素及建議——以呼倫貝爾村鎮銀行為例.金融會計.2011.
[3]徐鵬.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問題研究.蘇州大學.2012.
[4]凌峰.中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復旦大學.2011.
[5]柳松.“三農”貸款難與村鎮銀行的構建.重慶工商大學.2010.
[6]鄒力宏.我國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分析.金融與經濟.2008.
[7]辛本勝.村鎮銀行發展現狀及展望.新金融.2011.
[8]程昆.略論我國村鎮銀行市場定位及發展.經濟問題.2009.
[9]劉渝陽.農村金融的模式選擇與運營績效——中國首家村鎮銀行試點情況調查.西南金融.2009.
[10]李莉莉.關于村鎮銀行的制度設計與思考.金融改革.2007.
[11]康菲菲,王芳.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啟示.西南金融.2007.
[12]石丹林.村鎮銀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與完善.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07.
作者簡介:包蕾(1991-),女,漢族,安徽池州人,就讀于安徽大學,金融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