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發展進步,投資者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投資者向金融市場提出了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促使市場化利率取得了較大的提高,商業銀行的集團化管理模式成為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為了充分利用集團化運營模式,將綜合經營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發展趨勢,以分業經營為框架,促進了商業銀行經營理念、業務流程、組織框架和考核體系的逐漸完善。從集團經營的角度出發,促進了商業銀行集團的利益最大化,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解決了商業銀行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 集團化 運營 管理
一、前言
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迅速,成為社會中一種重要的發展力量,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商業銀行以往主要是運用混業經營模式,增加了經營風險,導致金融秩序混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要想順應時代經濟的發展趨勢,必須要轉變商業銀行集團化運營和管理模式,認知到運營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采用合理化的解決對策,采用集團化經營管理模式,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商業銀行集團化運營和管理現狀
通過對我國的商業銀行進行調查分析可知,已經有大部分商業銀行完成了投資入股金融租賃、投資基金和投資入股信托公司。另外,也要求商業銀行以外的城商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也需要結合當前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對金融子行業進行優化戰略布局,打造綜合性的經營平臺,與當前金融社會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商業銀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正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不斷向綜合經營銀行金融方面進行不斷的轉化,擴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促使商業銀行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商業銀行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其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品牌經營能力和客戶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并且帶動了非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與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相適應,放大了戰略協同的作用,對提高抗風險能力,改善資產結構,確保盈利來源的多元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
另外從我國商業銀行的整體性角度進行思考可知,商業銀行在非銀領域的布局存在較多不合理情況,商業銀行的布局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效果不同,對行業的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整體的商業影響力較差。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受高度集權化管理背景影響較大,導致對子公司的考核機制存在嚴重的不靈活現象,導致商業銀行出現不同程度的風險偏好,不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協同效應。從總體角度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化經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
三、商業銀行集團化運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子公司與集團一體化之間的聯系
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為了能夠更快的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建立了“分業經營”框架,是金融環境變化發展的產物。給客戶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充分的展現出了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促進了商業銀行協同效應的發展,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集團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經營慣性影響,導致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增加,近年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更是占據了商業銀行的較大版塊,貨幣基金的突起,導致總體存款量大幅度增加,資本市場長期處于牛市,導致銀行存款出現大量的分流現象。給商業銀行的保存款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并且子公司無法與集團一體化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3]。
(二)對子公司的支持缺乏持續性
既定的考核方式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發展,導致商業銀行出現較多的不可預見行為。要想促進商業銀行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強化商業銀行的集團化渠道,提高品牌競爭力和客戶優勢,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較高的市場份額。子公司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商業銀行的發展,與合理的考核機制有密切關系,分支行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也需要借助合理的考核機制來實現,構建適合商業銀行發展的KPI考核指標,促進商業銀行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是商業銀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分支行影響較大,子公司對商業銀行的支持缺乏持久性。并且商業銀行集團化的經營規模和考核制度也存在較多的不完善性,導致商業銀行總行對子公司存在嚴重的短視行為,商業銀行內部的核心競爭力大大下降,子公司的發展與商業銀行的總行發展呈現出不相適應情況,無法促進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4]。
(三)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與子公司發展不適宜
金融機構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受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無法對商業銀行的風險進行合理定位,導致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承擔較大的風險。商業銀行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與資本市場呈現出對接情況,導致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對風險管理水平起到了嚴重的制約性作用。基金、期貨和信托等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長期脫離于商業銀行總行,僅是沿襲總公司的文化和風險偏好,導致子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與子公司的發展呈現出不相適應情況。
(四)子公司在商業銀行中的定位不清晰
金融集團自身的經營價值與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率具有直接的關系,金融集團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必須要選擇與一些實力雄厚和規模效應大的企業進行合作,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明確自身的職責權限,促進資本市場資源的共享。但是由于各個子公司的經營發展戰略存在一定的差異,子公司在商業銀行中的定位不清晰,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也各自為戰,導致市場營銷、產品研發、投資管理及后臺運營等方面的資源與社會的發展趨勢呈現出不相適應情況,無法促進集團內部資源的共享,導致資源出現分散化現象,集約化及集聚效應不明顯,子公司的優勢不突出,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不能達到長遠發展的目的[5]。
四、優化商業銀行集團化運營和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權比例
商業銀行在實施集團化運營和管理后,促進了集團化資源的共享,從全局性的角度對子公司進行合理的定位,展現出了資源共享優勢。要求各個子公司需要做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工作,集團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金和技術優勢,給各個子公司提供便捷的服務,促進集團化整體核心凝聚力的提高。商業銀行需要充分的展現出自身的核心能力,挑選出適宜子公司發展的共享部分內容,充分發揮戰略投資對促進中小股東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商業銀行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創新經營理念,提高集團化控股比例,降低行政管理所造成的法律風險。對調動子公司經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戰略投資者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發揮集團總部的職權優勢
為了提高集團總部的職權優勢,強化集團總部的集團化管理,需要突出管理部門的風險控制能力,做好集團的戰略制定與評價工作,強化績效考核標準,構建合理的內部審計和內部監管機制。同時,集團總部還需要以戰略規劃為中心,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強化對子公司的指導和服務,促進商業銀行思維的轉變。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強化客戶體驗,為客戶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務,突出產品的競爭優勢,避免客戶出現大量的流失。因此,集團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將子公司的產品質量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慮內容,將政策優勢逐漸向子公司傾斜,提高子公司對集團的貢獻度[6]。
(三)營造良好的商業銀行集團化經營環境
商業銀行子公司所處于的經營環境與商業銀行總部的經營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需要加大對子公司的管理,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將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并且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的承擔商業風險,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構建適應自身發展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風險控制能力,確保商業銀行運作規范的合理性,推動商業銀行的集團化創新[7]。
五、結論
本文對商業銀行的集團化運營和管理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確了當前商業銀行集團化的發展現狀,商業銀行受市場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導致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并且由于沒有與子公司建立長久持續的合作關系,導致子公司在商業銀行中的定位不清,影響著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結合商業銀行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權比例,充分發揮集團總部的職權優勢,營造良好的商業銀行集團化經營環境,為商業銀行創業良好的發展條件。
參考文獻
[1]康美文,羅志恒.我國商業銀行集團化管理的路徑[J].銀行家,2015,07:53-55.
[2]王婷婷.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業務轉型升級戰略研究——基于互聯網思維在交易銀行業務發展中的運用[J].南都學壇,2015,05:97-104.
[3]孟祥南,龐淑娟,陸正飛.商業銀行集團化管理與利益分配方式選擇[J].現代管理科學,2015,11:3-5.
[4]張煒,劉澤華.商業銀行集團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研究[J].金融論壇,2011,07:3-9.
[5]辛華.論商業銀行集團化經營的法律風險及其防控機制[J].金融發展研究,2011,12:67-70.
[6]張會麗,陸正飛.集團化運營與管理的經濟后果:研究評述與展望[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05:111-117.
[7]王彬.銀行集團化經營態勢下的公司治理新趨勢[J].中國銀行業,2016,04:81-83.
作者簡介:陳光輝(1991-),男,漢,浙江瑞安人,廈門商際商務管理有限公司,本科,工學學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