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李克強總體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對不同產業與規模的利息收入以及金融產品的交易價格收入的增值稅率定位6%,這樣對企業和各經營主體來講,都能夠有效的降低稅收支出,可以更好的提高其盈利能力。營改增可以有效的優化社會專業分工,加快不同產業間的融合,增加了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本文以此為背景分析了營改增對銀行的銀行,首先分析營改增的概述,容納后分析了銀行“營改增”工作的影響,最后提出銀行“營改增”應對主要思路。
【關鍵詞】銀行 營改增 思路
一、“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稅制改革的重點,今后幾年還將持續進行。了解營改增的業務范圍;掌握增值稅的納稅人、營改增的稅率和征收率;掌握小規模納稅人簡易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熟悉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增值稅即征即退的規定;了解營改增項目增值稅納稅期限、納稅地點、增值稅的免稅規定及增值稅的起征點。當前,銀行的業務較為復雜,如果將營改增引入進銀行,還需要解決諸多困難,在2016年李克強總理就部署落實了今年關于全面實施營改增的要求,根據構建完善科學有效的財稅收支制度需要,應該加快銀行金融也營業稅改收增值稅的速度,可以進一步優化我國的稅收制度。
二、“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銀行營改增征收難度變化
我國在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進一步加大了稅務的收繳難度,例如銀行單位開具發表來說,銀行開具增值稅的發票過程較為負責,并且管理非常嚴格,只能在我國稅務總局設定好增值稅系統認證之后才可以進行抵扣。就銀行單位而言,其業務種類比較多,而且銀行的業務量非常龐大,如果對每位辦理轉賬、存取款并且產生利息或者手續費的客戶開具發票,這就大幅度加大了銀行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增值稅的征繳難度。如果想要解決這種問題,需要構建一套更加科全面的增值稅管理體系,能夠實現銀行單位的稅務管理信息化水平,能夠實現增值稅發票通過網絡進行納稅申報和信息采集的需要,這樣就對銀行稅務征繳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二)企業所得稅應逐漸過渡成為銀行的主體稅種
稅制設計不僅要公平、合理、盡量少扭曲地籌集政府收入,而且要有利于穩定宏觀經濟、平抑經濟周期波動,實現稅收的宏觀調控功能。近十幾年來我國銀行流轉稅與所得稅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既使得我國金融稅收結構率先與國際金融稅收結構接軌,為我國銀行“營改增”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企業所得稅能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功能。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企業稅制設計,符合稅收的宏觀調控原則,值得我國借鑒。
(三)銀行增值稅制設計總體應注重可操作性
金融稅制被公認為是稅制中最細致最復雜的領域。考慮到我國征管實際,金融行業實施增值稅制應尤其注重可操作性。考慮稅收收入的穩定性,并涉及銀行中較復雜的征稅對象時,原則上簡易汁稅不失為較可行的穩妥方案。這符合中國稅制改革一貫遵循的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原則。我們調研的結果也顯示,金融企業最關心的是銀行“營改增”中的可操作性。
三、銀行“營改增”方案應對思路
(一)銀行務“營改增”應按業務種類劃分征稅方法
稅收中性原則要求相同的銀行務應盡量采用同一種征稅方法,以避免稅收政策對經濟運行產生扭曲,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同的金融機構存在著性質相近的業務,對這些性質相近的業務,應采用相同的征稅方式,例如,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公司都開展理財業務,有些理財業務的性質是相近的。
(二)存貸款等絕大部分銀行核心業務原則上實行簡易計稅
在廣泛國際比較基礎上,通過調研和座談,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將存貸款等銀行核心業務全部納入增值稅的征稅鏈條將有可能遇到增值稅征管中能遇到的所有難題,將會耗費大量的征管成本,從理論或技術上都是非常不可行的。美國之所以多年未實行增值稅改革,就是因為美國的稅制總體也是以所得稅為主,流轉稅的稅負較低。從國際比較看,如果將來真正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服務采取免稅或者零稅率的增值稅征收方式,從而與國際慣例接軌無疑是一個方向,但考慮到目前的征管實際,穩定稅收收入的需要,對存貸款等核心銀行務最宜先實行適用3%稅率的簡易計稅方法。
(三)對直接收費金融服務可考慮按標準稅率征增值稅
目前銀行買賣黃金適用標準稅率的增值稅計稅方式,也嚴格按照增值稅征管方式進行規范管理,這為將部分銀行直接收費的金融服務納入增值稅征收鏈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按照國際慣例,保管箱服務、ATM機取款服務等直接收費的金融服務是可以按照增值稅標準征收方式納入增值稅的征收鏈條的。我們對金融機構的實地調研結果也表明,這樣做,征管成本并不會大量增加,具備相當的可行性。
四、總結
增值稅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在這種政策下還可以使內部各項業務得到創新,是稅收制度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將眾多的信息技術系統的作用梳理清楚,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重要制度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差異和影響分析,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能夠有利于優化投資、消費結構,就有可能進一步推進轉型發展,對推進我國金融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國軍.“營改增”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當代會計,2015,01:32-33.
[2]傅小梅.商業銀行“營改增”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6:180-182.
[3]馬明.“營改增”影響商業銀行運營模式的關鍵問題和策略探討[J].金融會計,2015,02:32-34.
[4]韋舜宇.論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納稅的影響——兼論對農村信用社的影響[J].會計師,2015,02:36-37.
[5]梁雁.“營改增”對銀行業流轉稅負的影響研究——基于滬深股市銀行年報的測算[J].西部金融,2015,03:11-15.
[6]高峻,凌金.歐盟模式下商業銀行“營改增”稅負平衡點測算——基于三種方案的改進思考[J].財會月刊,2015,09:48-50.
[7]于俊強.淺析“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5,15:76-77.
[8]劉代民,張碧瓊.“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稅負的影響分析[J].稅務研究,2015,05:107-112.
[9]馬旋靈.基于情景分析的我國上市銀行“營改增”稅負探析[J].經濟師,2015,08:26-29.
[10]楊琳琳.“營改增”對銀行經營的影響[J].金融經濟,2015,12:66-67.
[11]沈弢.營改增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167.
[12]方長久.營改增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15:256.
作者簡介:劉卡彬(1984-),男,江西撫州人,碩士研究生,畢業院校: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