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專業嚴峻的就業形勢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會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以促進該專業教學的發展和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本文結合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學生就業現狀分析,探討了造成這一結果的若干因素,并結合討論提出了創新教學理念、調整課程結構、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及師資隊伍建設幾個方面的建議。目的在于促進會計教學改革的發展,提升會計專業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為這一專業的持續發展探索可行之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 就業現狀 影響因素 教學改革
會計專業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專業,即便當前社會就業競爭非常激勵,會計專業的就業趨勢也是非常樂觀的。然而,現實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一方面是會計人才培養的相對過剩,一方面是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強烈需求。事實再次證明,會計教學需要改革,只有與時俱進的改革,才能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為企業提供能積極促進企業發展的人才。
一、會計專業就業分析
(一)會計專業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就業的困難是一個社會現象,會計專業也不例外,很多用人單位都不愿意聘用應屆畢業生,特別是會計專業,這種現象很明顯,大多數企業都相信“老會計”對于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而應屆畢業生實踐經驗不足、職業素質欠缺,根本不能勝任這么重要的工作。因此,當前會計專業的就業情況很不理想,學生就業、創業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偠灾?,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二)影響會計專業就業的因素分析
影響會計專業就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的實踐能力差、職業素養不達標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關鍵問題。眾所周知,會計行業對于人才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等要求很高,特別是職業素養,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道德品質是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而這一點往往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最容易忽視的。其次,學生就業觀念淡薄,很多學生只看到會計專業良好的就業環境,并沒有意識到就業崗位競爭的激烈性。一方面,學生將就業方向設定的太高,對于就業企業、區域的要求太多,導致很多學生錯失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其他專業的一些學生也看好會計行業的美好前景,很多學生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會計認證,走上會計崗位,這樣就增加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再次,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不夠,很多學生在學習期間渾渾噩噩,對于未來沒有憧憬、沒有規劃。本來高校應該是連接學生與社會的橋梁,但是在現教學模式下,高校教育與初中、高中沒什么區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夠積累到足夠的社會經驗,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學生難以應對實際的問題,不能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這些問題,這就使學生的就業處于劣勢。此外,隨著經濟市場的成熟、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社會對于高端的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會計人才培養的思想還停留在最初階段,雖在這方面有改革的舉措,但改革的規劃多、動作小,會計人才的輸出還是以中低端人才為主,這就造成了就業困難與人才需求緊張的矛盾。
二、會計教學改革
(一)不斷創新教學理念
基于就業現狀的會計教學理念,不僅僅要思考實用性人才的培養,還要思考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一,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會計的工作崗位環境非常的復雜,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企業,會計的行為受到了很多限制和影響,在這種環境下溝通、交流成為會計崗位人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活潑、謹慎的工作態度,遇到問題能夠靈活解決,而不是拿著理論知識“生搬硬套”。第二,會計崗位對于崗位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很高,并且該崗位人員要能與時俱進,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例如,對于一些老會計而言,信息時代的到來是他們工作上的一次“災難”,也許他們精通各種專業知識,在工作中對知識的應用還很高效,但是他們不懂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一開始應用電子報表、收發電子賬單、轉賬等存在一定的困難,很多老會計都抱怨“這玩意沒有手賬實用”,結果,一批人就被淘汰了。這件事說明會計崗位的專業知識不是老師給你教了多少能夠用,而是要時刻的關心行業變化,時刻的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只有不斷的進取,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教學中,要樹立學生動態的專業知識學習意識,要培養學生專研學習的精神。第三,改變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很多老師都重視教學的創新和實踐,但卻忘了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也就是在教學中不能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很被動。例如,遇到問題,老師會告訴學生這樣解決,而不是問學生你認為怎樣解決好,如果按你的思維方式解決了會出現什么什么的后果,這點你想到了嗎?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探索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而不要幫著學生解決問題或代替學生解決問題。
(二)以就業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
在實用性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課程的安排往往趕不上社會的變化,當今社會的知識應用更新很快,而課本的編輯最少要滯后半年以上,也就是說教材在應用的時候已經“過時”了,那么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是不是放棄教材而自由教學呢,也不行,自由教學會使教學失去目標,教學活動會更混亂。況且傳統教材中的經典知識是不會過時的,例如《基礎會計》教學,其中覆蓋的知識點是作為一個會計從業人員所必需掌握的,像這一類的精品課程是不能丟的。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抓住教材,引導學生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基本的會計知識。另一方面,應注重案例的更新,結合現代企業運營特點,選擇切合教學內容,又符合當前的經濟社會形態的案例,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使學生的職業經驗得到積累。同時,使學生意識到會計行業的發展和改變,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將社會問題分析、反思,以達到知識應用的最佳效果。
(三)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兩手抓
會計教學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開始時,我們的理論知識跟不上,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技能掌握差、理解能力弱,這就使我們將人才培養的方向定位為中低端層次,目的是為企業提供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會計人才。這一階段的教學也以理論為主,迅速的向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專業知識過硬的人才,且受到了社會單位的好評。當時,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是會做工作就行,這樣的人才需求標準很低,學生就業后可以在企業內實踐,逐漸增長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標準開始提高,對于選拔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提高很多,進入企業的員工不用經過漫長時間的培訓,就能夠熟練的完成崗位工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應用型人才,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企業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有的學校甚至出現了“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思想并不可取,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也就是說社會需要高端的復合型人才,能夠在崗位工作中創新工作方法,整合企業可用資源,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企業對這一類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又一次進入思考提升的階段,事實證明,在會計人才培養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才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徑,基于社會對于會計高端人才的需求,會計教學改革要理論、實踐兩手抓,才能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和社會人才需求,才能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無縫接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四)教師隊伍建設
基于就業現狀的會計教學改革,除了從課程安排、學生角度等方面思考會計教學的改革,還應該將教師的因素考慮其中,應該針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行研究、提高。一方面,注重會計教學師資資源建設,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豐富教學理論知識,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培養“雙師型”教學人才,積極的促進在校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其在教學中有“理論結合實踐”的意識,能夠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同時,能夠擔負起實踐教學的重任,能夠積極的研究、開發實踐教學的途徑,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基于就業現狀的會計教學改革,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結合當前社會就業現狀,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使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更具優勢。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操作應該靈活、科學,能夠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積極的接收新的教學理念、方法等,以促進該專業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喆.就業導向視角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亞太教育,2015(06):136-136.
[2]韋麗華.“診所式”會計教學研究與實踐——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J].商業現代化,2014(12):116-117.
[3]李引花.基于當前會計畢業就業形勢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商業會計,2013(12):123-124.
作者簡介:周紅波(1971-),女,湖南湘潭人,本科學歷,高級會計師職稱,研究方向:會計實務、會計實訓、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