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李俊+芮芳+趙衛+張麗芳
【摘要】醫學影像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對于臨床專業的同學既重要又所占課時不多。對于見習課而言,大課已經對理論知識進行了系統的講述,同學已經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主要應該解決理論實踐化的問題,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適應教學需要。隨著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的飛速發展,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學模式與病例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新興模式應運而生。以具體典型病例為線索,以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為主,教師引導總結問題為輔,精心組織編排并實施教學計劃。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醫學影像學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PACS 網絡 PBL 教學法 病例討論 醫學影像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250-01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在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影像技術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進程不斷深入,影像學教學資料呈現出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這就要求醫學本科生能夠把已學到的理論知識熟練運用于臨床實踐中,并不斷地更新知識和開拓視野,從而適應醫學影像學飛速發展的需要。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校 2013 級臨床醫學學生一、二大班共 115人作為實驗組, 2011級臨床醫學學生一、二大班共 106人作為隨機對照組。
1.2方法
首先見習課前布置學生復習相關大課知識要點,上課時把正常及異常影像圖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以PBL教學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把學生對基本異常影像學的表現由大課時的抽象認知逐漸形成見習課時的具體認知。然后通過教師在 PACS 網絡上準備典型病例, 對實驗組進行病例討論式 PBL 教學法,以病例分析及報告書寫的形式展開;而對照組學生仍舊應用傳統講述型教學方式進行教。最后以影像報告書寫作為評價標準及考核方式。從課堂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報告書寫準確程度及考試效果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我院應用 PACS 網絡進行的病例討論式 PBL 教學法在臨床專業影像見習教學中的價值。
1.3 教學效果評估
對兩組學生的課堂參與問題回答、提問情況、理論考試和讀片技能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學分,理論考試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及典型病例影像學征象分析,技能考核包括 X光、CT、MRI 讀片。兩項考核成績滿分均為 100 ,其中 90 分—100 分為“優秀”,80 分—89 分為“良好”,60 分—79 分為“及格”, 60分以下為“不及格”。從而完成學習效果的評估。
2.結果
2.1 教學效果
對照組因缺乏互動交流,學生在整個見習過程中參與度較低,思考積極性低,對知識點認知不足的地方無法表現出來;教師很容易形成再次 “大講課”的大課教學模式;教師單方面“填鴨式”講授也無法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授課效果不佳。
實驗組學生課前能夠按照要求認真準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師生互動交流氣氛活躍。通過這種新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臨床專業學生對影像學的感性認識,又培養了對綜合多門學科對某一疾病進行診斷的能力。
2.2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比較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和讀片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學生的典型病例影像學征象分析能力優于對照組。
3.討論
近些年來,醫學影像學已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影像學教學方法,和其他醫學課程一樣完全依賴于教師單方面的講授,缺乏互動及對影像的認識,導致學生的閱片能力及實踐能力較差。而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慣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讓學生自己思考并且表達自己的影像診斷觀點,初步建立疾病的影像診斷思路。對于培養實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這種基于 PACS 網絡的病例討論式PBL教學模式具有許多優勢,但是在實施應用的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對帶教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教師掌握教學大綱,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并查閱好相關資料。(2)應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開始教學前提前布置討論病例,要求學生針對病例結合教學大綱進行預習,查閱教科書或相關文獻產生初步結論,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初步影像診斷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表現記入考察及考試成績,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3)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技巧。教師要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PBL實施效果進行宏觀把握,應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學校的教學資源,如 PACS 終端等配套設施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學校加大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順利完成。基于我校的經驗,基于PACS 網絡的病例討論式 PBL 教學法這種新興教學模式對醫學影像學的教改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值得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推廣和應用。
4.病例討論式教學法在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重要性
4.1 PACS 網絡在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優勢
PACS網絡運用于影像學實習教學:實時、多樣化、病例豐富、資料完整、圖像清晰;緊密聯系臨床工作;快捷準確的制作高水平多媒體用于教學;便于學生實時查閱臨床資料;可以全面展示影像學的各個檢查方法及其優缺點,利于學生學習掌握;便于學生考核,提高教學效率。
4.2 PBL 教學法在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優勢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于1969年提出的。該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圍繞預先設定問題, 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促進青年教師的進步及發展。
4.3 病例討論在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優勢
使學生對常見多發病從理論認識很好的過渡到感性認識,從而形成影像學診斷思路, 提高診斷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的綜合授課能力也是一種提高。
參考文獻:
[1]余深平,孟悛非,羅柏寧,等.PACS 系統在醫學影像專業實習教學的優勢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9(1):81-82.
[2]Newman MJ.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J].J Vet Med Edu, 2005, 32(1):12.
[3]李邦國,陳華,王顯高,等.PBL 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重慶醫學, 2010, 39(13):1759-1761.
[4]俞詠梅,陳基明,翟建,等.PBL 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專業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 2011, 13(5):46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