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平
【摘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提高教學實效,是新課改對英語教師的要求。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本文將就有效教學的實際運用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英語課堂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65-02
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內空間使學生得到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我們把有效課堂教學拓展為如下三個環節:
一、授課前
1.備好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
如果備課不夠精細,對新課如何引入,不同的活動之間如何銜接過渡,開展活動的規則和時間憑一時的感覺進行,這樣上起課來往往指示不清。學生弄不清楚老師的要求,不知所措,注意力難以集中,這樣的課堂久而久之會失去一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因此在備課時,對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要一清二楚,甚至對如何操作,如何指示的步驟和用詞都準備充分,切莫想到什么做什么,這樣的課堂會凌亂,也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2.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做法
老師在備好教材之外,還要多點考慮自己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的基礎水平,興趣愛好和能夠調動的獎勵機制。提問題是互動的最簡單方式,可采取先易后難的順序,對于較難的問題,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否則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又變成老師自問自答的局面了。有些老師抱怨自己的學生不主動,不積極回答問題和開展活動,也許是缺乏了一套有效的獎勵機制。獎勵機制可以多種多樣的,比如設定學科常規的課堂獎勵分制制度,也可以在當天的作業中減少一部分或者布置多樣的作業,也可以授予一個名譽頭銜,每周或者每月進行評選,甚至可以采取一些物質獎勵,獎勵機制必須落實到位,堅持下來,否則一天打魚,三天曬網的做法會打擊學生的興趣和信任。經過實踐,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被調動起來,當大部分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時,就不必擔心課堂沒生氣了。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進度
我們時常害怕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雖然明明知道學生還沒有很好掌握舊知識,又沒有提供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去復習,卻又迫不及待地講授新課。于是學生囫圇吞棗似的學了一個單元又一個單元,到了考試的時候卻發現連最初的知識都沒學好。學生的基礎不扎實,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成了課堂的掉隊者,課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課堂的教學進度應該視學生是否掌握教學目標為準,而不適宜違背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的趕時間、趕進度。高效的教學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如對作業和試卷進行及時的批改和講評,這樣學生得到的反饋快了,及時糾正了錯誤,鞏固了舊知識,對新的知識學習就更能跟上步伐,不至于學一半、丟一半了。
二、授課中
1.清晰授課,注重口語。授課語言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說比寫來得快,更能節約時間,課堂上的部分練習嘗試讓學生口頭上完成。
2.多樣化教學。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用挑戰性的問題、熱情的贊揚、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多媒體的畫面、話劇表演)等。用課件上課時盡量先說出來讓學生多聽幾遍之后再在屏幕上呈現所講內容,且盡量只呈現要點。
3.任務導向。授課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積極思考、動手寫作、討論交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
5.確保學生成功率。在有限時間內,要安排小組練習或問題討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讓優生與學困生之間結對學習,優生因有成就感而樂于助人,學困生因有同學可問而敢于請教,遠比由教師個別輔導效果好,收獲大,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另外,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設計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把全班個體學習、成對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統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適于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
三、授課后
1.多與學生加強溝通。平時與學生多些面對面地溝通,從正面培養學生學習本科知識的興趣。既要關注好學生,又要關注學困生,對個別學生還要進行心理輔導。經常與班主任、學生家長加強溝通。“親其師,信其道”是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教學哲理,若平時缺少與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交流和情感方面的溝通,想提高學生教學成績是不太現實的。及時進行教學檢測。
2.及時進行測驗是檢驗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對我們所教過的知識進行檢測,不斷地改善課堂教學。下課前留五分鐘聽寫或者復述課文,每周做一套本單元的套題
3.充分發揮備課組作用。對于學生、教材與教學方法的研究與鉆研,我作為個體教師的力量畢竟有限,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還必須借助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備課組作用,集思廣益。備課組是以學科劃分的同一年級的教師團體,因為面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相似的學生群體,備課組的研討因為能夠集思廣益,往往能夠為教師個體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更明確的教學指向,更多元的教法思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教學的過程是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們英語教師要注重做好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后三個環節,別是授課后的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