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將課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自主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因此,語文教師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敢于質疑;思維能力
一、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
有些教師為了增加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的量,他們在課下認真的備課,并且積極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在課上,教師更是抓緊時間,力求把自己準備的內容全都傳授給學生。
2.教師的思想觀念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依然實行應試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并且要求學生反復做題,教師則頻繁對學生進行測試,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過于強調形式,教學水平不能得到切實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也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所以他們積極地配合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唱歌、跳舞、做游戲,把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活動上。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學生并沒有從活動中學到知識,導致課堂的學習效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4.教師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按照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教學
有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認識到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對學生的教學也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導致有些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的進度,學習起來非常辛苦。久而久之,那些基礎差的學生由于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但是沒有想到好的方法來縮小這種差距,最終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學生光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并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2.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的教學過程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教師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
提高。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教師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的都是主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課堂上只負責傾聽,這種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在教學中扮演的形象,以課堂教學指導者的角色進行教學,并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生年齡較小,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在設計課堂導語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教師可以利用一段歌詞或一個故事作為課堂導語,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導入。課堂的導語要具有一定的懸念,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
3.鼓勵學生進行質疑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不主動回答問題更不會主動質疑,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而且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質疑。教師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可以問學生對剛才的內容是否存在疑問。
4.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方式、性格特點等方面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也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水平,并且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課堂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建忠.新課改中語文教育現狀的分析及反思[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8).
[2]孟兆山.轉變學習方式的三個誤區分析[J].湖南教育,2004(1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