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
【摘要】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把感知學習與實踐操作融合在一起。本文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教學為例,探討活動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 高中歷史 設計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49-02
活動教學法一般是指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或過程。在《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第二子目“議會權力的確立”,筆者設計了“國王與議員的談話”這一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
活動名稱:國王與議員的談話
活動情境
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某天,國王與一位熟識的議員在路上遇到,兩人攀談了起來,談論的焦點是《權利法案》。
活動材料
第一條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行為。
第四條 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皆為非法。
第六條 除經議會同意之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第八條 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第九條 議會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受到彈劾或詢問。
第十三條 為申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權利法案》
活動提示
該活動中有兩個角色,即國王和議員。對于剛剛頒布的《權利法案》,國王和議員是什么態度,為什么會這樣?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分析、概括《權利法案》對國王和議員分別造成了什么影響,從而判斷雙方的態度。
設計意圖
通過表演國王與議員的談話,表現出兩者對《權利法案》的態度,有利于學生理解《權利法案》通過法律形式使得議會權力日益超過國王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活動過程
生1(國王,下同)與生2(議員,下同)在路上相遇,兩人攀談起來。
生2:國王你好,最近身體怎么樣啊?
生1:議員你好,我最近身體挺好的。天氣好,心情就好,人自然也就舒服啦。
生2:是啊,最近這太陽真是不錯!對了,您這幾天在忙些什么呢?
生1:這不《權利法案》剛剛頒布嘛,我正在看呢,越看越生氣,這些規定實在太不像話了,你們議員這下該高興了吧!
生2:您也別太生氣了,得注意身體啊!
生1:是啊,是啊。
生2:我還有些別的事情要處理,先走了啊。
生1:好好好,慢走啊。
教學反思
反思一:相信學生,大膽放手
我們有不少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考慮過采用活動式教學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同時,老師們也擔心課堂中的活動會不會太費時間而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會不會場面熱鬧而忽視了基本知識。筆者認為要消除這些疑慮,我們要充分地相信學生。學生對于活動、對于上臺表演一定是有興趣并充滿期待的,這種興趣和期待會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這種自主探究的認知方式一定比純粹的灌輸、記憶效果更好。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當筆者給各組學生安排角色時,我從學生的眼中看到了他們的興奮與期待,這讓我更加堅定大膽放手,創設教學活動的想法。
反思二:加強指導,增強實效
在活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往往會出現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花了時間卻找不到重點,導致活動的實效性不強,這就要求教師也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準備中去,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以本課的活動為例,兩位同學在表演國王與議員的交談時,過多地談論了與活動主旨無關的身體、天氣問題,耽誤了不少時間。并且兩位同時在闡述各自對《權利法案》的態度時,沒有能夠運用材料說明原因,這與我的預設還是有不少差距的。因此,在其他班進行該活動時,我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準備中去,引導他們通過分析、概括材料,尋找國王和議員對《權利法案》不同態度的原因,使得學生在表演時的實效性大大增強。
反思三:實踐反思,有力掌控
在進行活動教學時,必然會遇到活動時間不易掌控、活動過程沒有按照預設進行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使教師不愿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活動教學。筆者認為,既然是在活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活動教學,把在活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足加以整理、思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活動設計,并在反復實踐中提高自己對活動教學的掌控能力,這樣才能根本解決活動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新課改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活動教學法正是符合這一要求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敢于、勤于、善于運用活動教學法,真正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
參考文獻:
[1]楊琪.“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教學設計[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3.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
[3]《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