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衛國
【摘要】新課標的提出,賦予了音樂課程新的價值和理念,但是現今中學的音樂教學現狀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結合新課改的理念,對中學音樂課改的現狀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應建議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學 音樂課改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63-02
在當今教育界,課改是首要問題,它關系著民族興衰、國民素質。對音樂教師來說,該如何迎接音樂課改,怎么改?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在新課標的改革下,當下中學的音樂教學創設了不少值得稱頌的教育教學模式,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也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中學音樂課改存在的問題
1.重技輕藝的現象仍然存在
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灌輸為主,教師雖然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能,卻忽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內在的情感價值,一味地填充,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很多音樂教師過多地注重樂理、旋律、節奏、音色,忽略了音樂本身,丟棄了音樂的靈魂。簡單乏味的教唱,導致學生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對音樂的感受力急劇下降。本應該帶給人們無限美好與快樂的音樂,在中學里竟然成為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應該引起有關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2.音樂課程體系過于單薄
新課改提倡學科綜合,學科綜合需要以與音樂知識相關的人文知識為基礎。這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圍繞一條主線進行教學,形成明確的音樂教學的目標。將音樂教學活動作為載體,對音樂知識做適當的延伸。把音樂與其他學科體系連接起來,使音樂課程與其他不同的教學領域之間進行綜合。但是,當下中學音樂課程體系的建立并不完善,更無法與其他的課程進行融合,造成碎片化、切割式的教學體系。
3.音樂設備落后
在新課改中,尤其重視對音樂的欣賞和感受,音樂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以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學最為本質的屬性,是音樂課堂教學評價中的重要指標之一。要想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審美能力,需要投放豐富的音樂設備。
二、改進的方向及措施
1.對學科體系的建議
(1)豐富教學模式,實現對教材的整合
音樂課應該將音樂的生命力放在首位,只要學生對音樂充滿興趣,即使音色差了點、節奏不太準、音準不到位都可以暫且放在一邊。在教學上,應該準確把握對課改教材的運用,不能把教材當做唯一的模板,而應做進一步的拓展。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構建多元化體系,促進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在中學的音樂課程中也存在著多元化體系,即音樂教學與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以及品德、體育等多門課程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應該將音樂課程與其他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比如教唱一些簡單的英文歌曲,可以順便學習英語單詞;或者通過朗讀歌詞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還比如學唱一些愛國歌曲,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通過采取音樂與其它課程融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是素質教學的真正體現。
2.對學校的建議
(1)穩定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音樂教師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首席執行官,一個學校音樂教育的成功與否,與音樂教師的素質是分不開的。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大力引進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到中小學任教,解決音樂教育師資緊缺的問題。也可以聘請社會音樂專業人才,以“走教”的形式開展工作。
(2)豐富、完善音樂教學設備
音樂教學設備是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的保證,是確保音樂教學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國家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音樂教學設備配置有明確的規定。(3)增加圖書館的音樂書籍和視聽材料
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也應購置相應的音樂書籍、音樂雜志、音樂教學軟件、視聽資料等,以方便教師備課和學生參與自主性學習。學校的廣播站、電視臺、網站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可以配合音樂課堂,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對教師的建議
(1)積極參加崗位培訓,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手段
年輕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方面還有待改善,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因此,新入職的教師一定要經過崗前培訓,才能正式上崗。而教齡在10年及以上的老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音樂創作、師生表演等教學方法的使用都較少。說明老教師更需要增加現代教學方法的培訓內容,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2)積極參加集體備課,相互取長補短
通過集體備課,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思維方向的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對課程的認識,以達到提高教學水平、共享教學資源的效果。另外,集體備課的形式還可以進行拓展,如運用網絡進行備課等。
(3)多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指由教師或師生共同設定一個活動任務,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主地查閱資料,形成、交流新的認識,增強體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藝術活動。新課標打破了以往教師根據教材教授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慣例,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的培養。調查表明,學生也最喜歡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
中學音樂教育教學的內涵因素是豐富、多元而又深邃的。我們應該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開創音樂教育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郭旭東.音樂教學如何才能走出課改誤區[J].黃河之聲,2015,11.
[2]熊曉萍.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現狀[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3]劉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施及教學現狀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4]謝乙祥.漫談課改理念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J].音樂天地,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