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47-01
有效教學真是一個熱門話題。那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呢?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著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我們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其有效性勢在必行。
目前我校數學課堂教學,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中的低效、無效現象還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師缺乏理論支撐,在教育教學觀念上,往往還停留在"講授——接受"的層面上,拿著新教材,唱著老歌謠。學生的能力、素質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2)不能結合實際,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案例,不管本地實際,不研究學生特征,教學時心中無學生,滿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呈現一種教學形式化的趨向。
(3)課堂效率不高,導致學生的作業量增加。大量的作業,給學生加重了課業負擔,同時也使得教師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務之中,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研究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形成一種教師越忙、學生越苦的現象。
由此可見,開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揭示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以及促進學校發展都具有很高的實踐意義。
研究的目的
基于新課程理念、教育的建構主義及教育實際情況三大理論基礎,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引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研究,轉變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專業發展,最終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實施的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提倡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緊密結合,積極參與。
(2)科學性原則。研究中所探索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必須是符合學生心理、認知規律的科學的方法。
(3)整合性原則。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必須對各種先進的教學理論進行整合、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等。
(4)主體性原則。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5)可操作性原則。有效教學策略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研究的內容
(1)有效的動手實踐策略。
(2)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
(3)有效的活動教學策略。
(4)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
(5)有效的情境創設策略。
本學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小課題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
(1)認真鉆研教材,教師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生活動方式等問題有全盤的考慮。"教什么?何時教?怎么教?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等等。在備課時,我一定要做到準確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然后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關的學習策略、學習者策略,設計各種活動形式,使學生能夠學得輕松、有趣、有效。同時明確開展活動的流程,知道每一環節該做什么,怎么做,使學生獲得什么知識?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
(2)精心設計,注重課堂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如一潭死水,缺乏興趣的學習則是枯燥無味的。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該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實踐的要求,按教學目的精心地組織學生進行操作,使他們的動作思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其次還要參與到學生的操作中,對于出現問題和錯誤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糾正和照顧,及時發現在操作中的閃光點和具有創新意識的行為,在全班予以肯定,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還要引導學生大膽交流、共同分享動手實踐過程中的體驗,從而具體實踐中抽象出數學結論。
研究后的思考
一學期來本班學生在動手實踐方面的學習比以往有了明顯提高,不僅在操作習慣上有明顯提高,在合作交流方面也有了進步。自己在課題的不斷實踐、反思中也掌握了一些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策略。不過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課前動手收集資料的實踐中學生收集的途徑很少,很容易造成老師包辦代替或實踐不力;捕捉學生在操作中的閃光點和錯誤資源還不敏銳;在操作中學生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較差;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待等。在今后的研究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研究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和錯誤資源的方法。
(2)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3)研究提高課堂有效的教學情境和鼓勵評價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
(4)如何進行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