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萍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計算機應用系 江蘇 鹽城 224002)
摘 要: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的任務化教學是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紹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念,提出了職業教育實習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任務驅動法教學的設計思路,并結合教學實踐,給出了實施過程。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教學目標;積極性
一、前言
職業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種類型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專業技能形成為目標,培養科學研究型的人才;而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課程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職業教育必須樹立基于職業崗位的課程觀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觀,采用適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
任務化教學,就是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密切聯系職業崗位工作的實際,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出發,依據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將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成專業技能的訓練任務;以該任務為載體實施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職業教育實習基礎課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專業技能。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能勝任辦事員崗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工作。該課程跟職業崗位密切相關,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適合采用任務化教學。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所有學生都是進行相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完全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學生計算機水平存在差距,實行統一的教學方法,會讓計算機基礎水平高的學生覺得單調、枯燥,又會讓計算機水平較低的學生覺得吃力,這可能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任務化教學
“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問題,創造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讓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將每一個知識點都轉化成具體的任務,任務的難度要有層次,充分適應于不同計算機水平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完成與自身能力和水平相符的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
從學習者角度來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它適用于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可以幫助學習者確定學習目標。從教師角度來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①能搜索利用網絡資源;
②能用Word撰寫文檔,并能進行編輯和排版;
③能用Excel制作表格,并能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④能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并能設置播放動畫和切換效果等;
⑤能使用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
2.知識目標
①熟悉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內涵和作用;
②掌握網絡資源的搜索方法;
3.素質目標
①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選擇教學任務:
①掌握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
②掌握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的使用方法。
任務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教學目標的實現,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而且盡量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本課程以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招生辦公室辦事員工作崗位的“中高職銜接對口自主招生”工作任務作為任務化教學的貫穿任務。
“中高職銜接對口自主招生”是目前我院大力開展的工作,辦事員工作崗位主要涉及從因特網搜索全省中等職業學校的信息,以確定招生重點宣傳的學校;使用Word撰寫招生計劃和招生簡章及制作準考證等;使用Excel進行招生名單分析和匯總等;使用PowerPoint制作學院簡介和招生工作總結匯報等;使用打印機打印各類文檔;使用復印機復印相關材料;使用傳真機向省人社廳報送招生錄取結果等工作任務,是一種典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工作,學生也比較熟悉,有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再次安排教學進度:
在任務化教學中,教學進度安排以工作過程為依據,比如Word應用部分,先完成撰寫招生計劃和招生簡章的任務,但使用Word郵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準考證的任務,要在使用Excel將報名結果統計好之后,才能進行。因此,根據完成任務的工作過程來安排教學進度,能更好地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
三、實施任務化教學
教學的組織是任務化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教學的開展是任務化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課程的考核是任務化教學成功實施的保障。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結合實際,設計任務
為保證任務化教學的有效實施,應創造基于職業情景的學習情景。本課程將教學從傳統的課堂搬到辦事員實訓室進行,實現辦公場景的仿真,激發學生的職業角色意識,使其從純粹學習者的角色轉向學習者和工作者同一的角色。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個體不是孤立的,而是團隊合作完成某項任務。因此,實施任務化教學,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也有利于課程開展過程中的職業角色扮演,如使用傳真機向省人社廳報送招生錄取結果時,一個小組扮演學院招生辦公室,一個小組扮演省考試院來模擬此項工作的完成。
第二階段:積極探索,互相協作,完成任務
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通過各種途徑去完成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對于基本要求類的任務學生應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對較難的任務學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以求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要注重啟發,有些知識可以先不講,操作先不演示,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教材,查資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這樣使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完成“制作考生準考證”工作任務時,給出一個工作任務書,讓學生清楚本次工作的任務是要制作大批量帶相片的準考證。明確任務后,學生先單獨思考應如何完成此項任務,接著小組討論,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第三階段:展示評價任務
任務評價是培養學生成就感的根本。任務完成后,學生期望自己的辛苦得到老師的好評。因而教師可將考核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項措施。當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和總結活動,讓班上其他學生對該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要做到公正和客觀。從而讓學生在聽取各方面意見之后來完善自己的任務和成果,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水平和進步程度對學生的任務和成果進行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努力,多鼓勵學生,讓他們保持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四、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的任務化教學,以任務為載體,通過任務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工作過程組織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學生在“做中學”,能明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從而真正讓每位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