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秀順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第二小學)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新時期的要求下,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更看重學生實際的聽課效率和心理健康的養成教育。情境教學法的提出是針對小學教學課堂上出現的問題現狀而設定的,在具體應用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構形成的一個過程。通過開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改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問題式探究,在探究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了高效教學的目的。本文主要從小學數學數學中的情境問題現狀以及情境教學法在其課堂上有效運用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有效運用
小學開設數學這一學科的實質性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內涵、技巧與方法,并在不斷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將其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然而如果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會造成課堂教學氛圍的枯燥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思維形成以及身心發展的養成時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只會更多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而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便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遵循學生的性格特征,結合教材內容合理的運用情境教學法來授課內容,以此來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更好地貼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上情境教學過于形式化
目前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課堂教學中也實施情境教學,但總體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師并不會合理的運用情景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將課堂全部開設為情境教學,并沒有充分貼合教材內容來展開,其泛濫的情境環境致使學生抓不住學習的中心。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是習慣的沿用傳統教學的方法,對于情境的創建過于形式化,機械式的進行情境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心理需求,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降低實踐創新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從而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1]。
(二)教師的情境教學意識偏低
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應具備充足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來完成。我國小學教師對情境教學沒有形成充分的認知和重視。一方面,部分教師只是為了迎合新課改的教學方針和政策,被動的展開情境教學活動,其采用的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內容,因此導致情境教學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教師固守著傳統教學的觀念和方式,沒有跟進教學改革的步伐,致使教師很難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式,給小學數學情景化教育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樹立正確的情境教學認識
為了讓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的應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積極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使教師充分的認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這樣教師才會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主動地將其進行合理化運用。學校應該積極向教師們灌輸情境教學的目的以及為什么要開設情境教學,要讓教師們認識到情境教學不單單是一項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是全面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理論成果。與此同時,情境教學活動一定要貫徹情境創設的精神,緊密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積極融入創新形式,以此來扭轉傳統課堂教學所出現的弊端,使教師們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進而促使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順利的進行[2]。
(二)開設生活情境式教育環境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身邊一切事物都充滿著新鮮感和好奇心,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抽象化的教學內容與身邊的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符合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變化特征和成長規律,更能與小學數學的學科目標保持一致。因此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活動時,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善于從教材中找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并在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的以學生的視角來觀察學生的生活動態,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并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物展示、情景表演等一系類的環節來引入相關知識點,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教學環境,以此來拉進學生與數學學科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最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用剪刀將彩色紙裁剪成紙幣的形狀,并用記號筆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標上相應的面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班級里創建一個水果超市,并將事先準備的水果道具擺放至講臺前,在向學生們展示完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和正確的支付方式后,便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賣家,一部分扮演買家,讓學生在情境教學的活動中都能夠親身體驗人民幣的使用方法、如何運用不同面值的錢來進行支付以及找零方式等,教師要在活動的全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現狀進行及時的講解和指導。通過開創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加強知識點的理解,能夠讓學生在情境教學活動中真正掌握人民幣的相關知識以及具體的使用規律。
(三)以問題形式來突出知識重點,深化學生的理解
在針對高年級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做到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這是快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突出重點,就是要在講課當中,引導學生將注意力的重心轉移到重點問題上來。攻克難點,就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在難點問題上,善于運用數學思維模式來進行獨立的思考、活躍思維,爭取對知識主體結構進行合理的構建。創立問題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知識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制造懸念、引發知識沖突,以此來快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出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展開主動探究[4]。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其相關知識內容,向學生拋出這樣兩個問題:其一,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哪些圖形?其二,轉換后的其他圖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相同?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卡片來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實踐操作,找出問題的答案。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來進行實踐教學,可以將問題直接引向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方面,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化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更能準確的掌握基本數學思維轉換的概念和技巧,這會對學生未來的數學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運用實物操作的方式開創情境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運作方式主要是依靠具體事物的支持來形成的,并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來進行實物操作演練,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余數的除法》這一內容時,可以準備8塊糖果,指派一名學生將其分給4名學生,學生經過簡單的計算便可以知道給每位學生分兩塊。這時教師可以提高難度,給學生多加三塊糖果,并同時分給5名學生,這時學生可能會出現運算的障礙,教師可以采取讓該名學生輪流發的方式,給5名學生每人一塊,一圈下來之后還剩下兩塊,在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引發學生去思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進而引出余數的概念。通過實務操作的方式展開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情境氛圍下很容易理解余數的概念,為接下來的余數計算做好充分的鋪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對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教師們在采用情境教學方法時,要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充分依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設計出問題情境,并在情境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來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云香.例談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合理加工[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4.
[2] 石寒燁.奏響數學課堂的前奏——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情境導入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3] 高亦凡.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時代,2014,24:38.
[4] 李興旺.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中旬),2014,0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