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評價體系”在低年級英語課堂上的課改小記
江蘇省徐州市星光小學 李曉君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課程進度和教學效果。低年級的課堂管理更不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絆腳石,筆者在經歷了一系列課堂管理失敗之后,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啟發,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管理的評價體系,并以小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課堂管理 低年級 時效性
隨著“學講計劃”的不斷推進和落實,各區各校的“學講計劃”也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面對一群剛剛入學,奶聲奶氣的一年級新生,我的內心更多時候是接近于崩潰的:他們似乎永遠長著一雙水汪汪卻又充滿疑惑的大眼睛。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老師,你說的什么?我們聽不懂……”在溝通交流上都還存在障礙,又如何讓他們盡快地適應校園生活,跟上學校的節奏?如何將“學講”滲透在這樣的課堂?我只能試著改變我的課堂:先從“課堂管理評價體系”下手,以便讓我的課堂變得有序,可控。
為了能夠使孩子們安靜下來,學會傾聽,我決定使用“懲罰性”: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一個傘兵,傘兵的降落傘只有5根繩子,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每每有一個人說話的時候,降落傘的繩子便會少一根。下課的時候,如果傘兵還活著,作業將正常布置。反之,作業會多布置一項。規則一公布,孩子們都很積極,表示愿意接受挑戰。課堂紀律明顯好于以往,大部分孩子們還是能夠很好的約束自己,但總有少數幾個人管不住自己,因為隨便講話或者隨便起立,拖整個班級的后腿,眼看著降落傘的繩子一根根地“斷”掉,孩子們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特別是在傘兵上只有最后一根繩子的時候,感覺孩子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這個不會動的小人兒身上,已經開始無視我和我的課堂了。整堂課最“安靜”的時刻也就是此時,可惜好景不長,總會有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拖班級后腿,將最后一根救命繩扯斷。并且,只要傘兵“犧牲”了,課堂紀律立馬一團糟。反正都是加作業了,那就破罐子破摔吧。連續幾天,傘兵的最后下場都是“犧牲”,而且貌似孩子們都能預料到最后的結果。破壞紀律的孩子也沒有因為“挑戰失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遵守紀律的孩子大呼“不公平”:為什么其他人說話,我們卻要跟著受罰?課堂紀律又恢復到開學伊始的局面,讓我很是頭疼。
經過反思,我覺得孩子們說的很有道理:調皮搗蛋,不遵守紀律的同學其實屈指可數,不能因為他們寥寥數人就“懲罰”一整個班的學生。何況,五十好幾個人共用一個傘兵,這個挑戰難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呢?于是,我決定將班級劃分為四個大組,每個組都有一個傘兵,以小組pk的形式,約束孩子們的言行,激發孩子們的斗志。課堂改革實施一周以來,孩子們都拿出不服輸的精神:“你們組沒有破壞紀律的同學,我們組也不甘落后……”大家你追我趕,都努力讓自己的傘兵“活”在黑板上。這種狀態在持續了半個月后,又有了死灰復燃的跡象,由于每個組都給了5條生命線,說話的人數眾多且分散,班級紀律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主動地參與我的課堂,而不是僅僅保證課堂紀律,我又一次進行了嘗試:仍然延續四個大組競賽的模式,但降落傘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八條橫線,一旦小組紀律良好,我就寫上一個字母,下課后,哪一個組集齊了surprise,哪一個組獲勝,將減免書面作業。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上課積極發言,聽講效果也好。但,對于講課比較投入的我來說,總是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教學上,常常忘記給孩子們加surprise,導致了孩子們整堂課表現優秀,但黑板上的字母寥寥。要知道每個組都需要寫上8個字母,才可以減免作業。那么四個組就是32個字母,意味著,我每2分鐘就需要進行一次表彰總結。這樣一來,不但我的課程進度跟不上,還違背了激勵性評價設計的初衷。孩子們一味地追求課堂上的“靜”,也是對我課堂教學的一種否定。我絕不能允許我的課堂成為這個樣子!
在經歷過種種失敗之后,我不能在未經過任何調研和思考的前提下重新制定新的課堂管理方式。我試想,若能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低年級兒童發展階段的特性,再用得出的結論來佐證和調整我的“改革方案”,想必會得到適合我和我班學生的課堂評價管理體系。
通過兩個多月的觀察和記錄,我總結出:
1.小學低年級兒童在“控制”方面的特點及啟示:
低年級兒童的肌肉更加結實,表現出更加持久的耐力和對身體的控制力。那么,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這一特性,使得我們的課堂活動更加的多元化,多樣化,以助于大幅度的肌肉運動。
2.小學低年級兒童在“情緒”方面的特點及啟示:
低年級兒童已經慢慢萌生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雖然愿意參與小組討論中來,但還不能完全學會“協作”;盡管對情緒沖突更有控制力,但在組內產生不同意見時,仍選擇堅持己見,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和意見。通過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懂得: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形式豐富但內容簡短,教師本人應該溫和鎮靜,并且善于安撫學生的情緒,能夠不斷地給予學生鼓勵。
在認識到孩子在“情緒”和“控制”的特點之后,我決定將小組合作和課堂管理結合起來,雙管齊下:1.將全班(52人)分為4個大組,課前在黑板上下上相應的組名及surp____ .“surp____ ”仍然要和小組的紀律掛鉤,因為低年級孩子在情緒的自我控制方面較差,特別是在激烈地開展完某項活動之后,孩子們很難平復心情,導致活動之后班級里仍是亂糟糟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我和孩子們約定:一旦活動結束,哪組先安靜下來,哪組將獲得一個后續字母,反之扣除字母。臨近下課,surprise集齊的小組減免作業,surprise全部扣完的小組適當增加一項作業。這樣一來,課堂紀律能夠得以保證的同時,還不會牽扯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另外,在surprise的下方會留有空白,用來給小組合作出色的同學或小組加分,下課后,小組得分最高的一組勝出,全部成員獲得星星一顆。學期末的“三好學生”和“英語之星”的評比都要參考星星的數量。開學伊始至今已有一月有余,目前來看效果顯著,能夠促進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起到維持課堂紀律的作用。
教育的對象是人,人的身心發展特點是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具體現。教育必須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也就是使教育影響同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只有充分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我們才能夠優化我們的課堂,讓教育“最大化”。結合低年級兒童發展階段的特征,針對孩子的發展狀況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希望能夠使得我的課堂及課堂管理體系更加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