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語文課堂“失語癥”現象及應對策略
江蘇省蘇州市彩虹小學 梅佳祺
前些日子筆者與教六年級的老師閑聊,發現課堂上有一個共同的尷尬現象——老師一提問,教室內鴉雀無聲,異常寂靜,最終不得不由問題的提出者自圓其說。到底是誰造就了這樣的課堂,語文課不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充滿激情的課堂嗎?我們究竟應當如何創設出一個情境交融,高效靈動的課堂呢?筆者認為,首先我們要明白造成課堂集體失語的原因是什么,隨后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根據之前的高年級教學經驗,筆者認為造成高年級課堂沉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例如:在學習《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時,為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前一天我布置他們去搜集有關鄧小平的相關資料,可是第二天上課時卻發現能大概了解鄧小平生平的人寥寥無幾。現在想想以前每當遇到搜集資料這類型的問題時,我總是在課堂上對著教參后面的資料津津有味地讀給同學聽,也不考慮他們是否聽懂。久而久之,學生在頭腦里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概念——搜集資料是老師的事情,和他們無關。他們片面地認為要自己做的只是漠然地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得唾液直濺,還感覺滿頭霧水。
每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后,他們期待更多的是老師鼓勵的話語,哪怕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但是現實的課堂上想得到這些對他們來說卻是那么的困難。許多時候,老師給予學生的無非是問題回答錯誤時的訓斥。因此,長期以往,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回答正確時沒有鼓勵 ,回答錯誤時等待的是訓斥,不如不回答,所以就產生了這樣的“鴉雀無聲”。例如:當我在教學習作《當老師不在的時候》時,我讓同學們說老師不在的時候都自己做了些什么,一開始學生并不肯說,怕說出來了挨老師批評,經過一番“安撫”之后,同學們才慢慢打開了話匣子。有的同學趁老師不在的時候寫紙條謾罵對方;有的同學當演講者在班級大聲宣講;有的女同學利用老師不在的時候抄歌詞并放聲歌唱……其實同學們說得都是真實的事情,無論是錯事、趣事 ,都是符合這篇習作的要求的。而如果我們有些老師聽到那些事時,不僅沒有表揚,還借此批評教育,那課堂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誠然,同學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做這些事情是不對的,但是作為語文的一堂習作課,立足于語文習作課本位,此時的訓斥是完全不應該的,現在學生所說的一切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應該予以肯定。而對于學生行為的教育,應該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去完成。這種時候的教訓,只會使學生更加沒有興趣去回答老師的問題。當你下次還要請學生回答類似這樣“敏感”的問題時,學生將會噤若寒蟬。
有一次在聽一節校級公開課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半截蠟燭》一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幾個同學回答的時候都沒有說到重點的地方,于是教師開始著急起來,導致引導不到位,最后直接將答案說給同學們。這就是因為教師急于求成,打破了課堂的有效生成,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是欠缺的。
針對上述現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突破:
一、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時,教師自己要改變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把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問”的主角地位讓給學生,教師從“幕前”到“幕后”,做一定的程度上的引導,學生則由聽眾變為實踐參與者——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 、積極改變評價體系
對待學生答問題時的的失敗和錯誤,老師應該以一種廣闊的胸襟給予諒解和鼓勵,井為他們指出一條解決問題、改正錯誤的途徑,只有在這種贊賞與激勵的氛圍中,學生才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才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方法、研究新問題。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避免評價的單一性和普遍性,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認真傾聽,針對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進行有理有據的評價。在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從正確性、流利度、節奏感、語音語調等方面進行評價。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回答問題的完整性,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既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也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有所得,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若能堅持有效、有針對性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表現出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處處洋溢著真情,時時閃耀智慧的火花。長此以往,學生自然而然會形成開朗活潑、樂觀向上的性格,并使學生的課堂表現一直呈現出積極、主動的狀態
三 、留給學生充分思考 、交流的時間
課堂上的教師要有耐性,要沉得住氣,不要做“婆婆嘴”。許多問題放手讓學生去說,而且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既然教材上安排這樣的內容,那就肯定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就一定有學生懂。我們不防多等一秒,在關鍵處做一點有效的引導,說不定就在下一秒會得到你感到滿意,甚至感到驚喜的答案 。
總而言之 ,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要看傳授知識的多少,還要看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多少的能力來吸取知識,而我們所面對的失語癥的課堂完全違背了有效教學的宗旨,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意識到任務的艱巨,要不斷改變課堂教學的方法,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評價,相信學生,給學生以自信,使我們的課堂真正能夠“活”起來,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的“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