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旭
繪本
——低年級學生寫話的有效載體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
艾 旭
繪本既是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良好素材,又是寫話教學的有效載體。結合寫話教學案例,從借助繪本引導仿寫,讓學生有話想說想寫;利用繪本進行擴寫,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寫;巧用繪本組織續寫,讓學生有話會說會寫三個方面就運用繪本展開寫話有效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小學語文 寫話教學 繪本 有效載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關于‘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于‘寫話’,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寫話就是1、2年級學生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話既以識字、寫字為基礎,又與閱讀、口語交際密切聯系,如何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提高寫話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經多年實踐與探索,筆者發現,圖文并茂、充滿故事與情趣的繪本是低年級兒童寫話的有效載體,既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和說話想象欲望,又能借助圖畫魅力和繪本語言提高兒童的寫話能力。下面結合寫話教學案例,就運用繪本展開寫話有效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著名心理教育家克里斯托弗·伍爾夫(Christoph Wulf)的研究發現:兒童很早就開始通過模仿來熟悉周圍環境,在此過程中,兒童的主體性得到了拓展,接觸世界的欲望以及表達自我的能力也獲得了發展。可見模仿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繪本語言活潑生動、圖畫精致優美、結構簡單重復,內容富有情趣,既是閱讀教學的好素材,也是引導仿寫的好媒介。
【案例1】仿寫繪本《逃家小兔》中的句式:“如果你變成 _____,我就變成 _____。”
先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繪本中兔寶寶和兔媽媽的對話,再分析提煉要仿寫的句式,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由同桌學生分別扮演兔寶寶或兔媽媽,以仿寫句式進行自由對話,最后把話寫下來,進行全班交流。
因前面朗讀繪本讀出了兔寶寶和兔媽媽的心思,孩子們興味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儼然是真的兔寶寶和兔媽媽,說得輕松自如,演得真切自然。有的說:“如果你追著我跑抓住我的話,我就變成蜜蜂,讓你抓不著。”有的說:“如果你變成蜜蜂的話,我就變成花,讓你離不開我。”有的說:“如果你變成花的話,我就變成風,讓你抓不住。”有的說:“如果你變成風的話,我就變成天空,你無論吹到哪里,都在我的懷抱里。”……
【反思】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反復出現的句式在深深吸引孩子們的同時,也呈現了一種寫話中基礎性的語言表述形式。這樣的繪本很多,其語言簡單,句式重復,表達清晰。這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仿說仿寫的難度不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與寫作技巧。”在繪本仿寫教學中,教師要讓孩子們多讀,讀懂繪本句子,當這些句子深入人心后,孩子們就會有話想說想寫,仿照句式舉一反三,從而在循序漸進的遷移運用中培養孩子們的話語表述能力。孩子們在快樂的仿說仿寫體驗中發現原來自己也能說得很棒、寫得很好,帶著滿滿的由成功、自豪、自信產生的正能量,孩子們步入了學習寫話的良性循環,這就是“為文先動情,情動而辭發!”仿寫實現了新課標“降低難度,培養興趣、樹立自信心”的寫話目標。
馬玲老師在《孩子的早期閱讀課》一書中認為:“繪本最能啟迪想象力,因為繪本給你部分東西,而不給你全部東西,給你現有的東西,讓你通過想象去拼湊出完整的東西以及其他的東西。”利用繪本進行擴寫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案例2】利用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進行擴寫
該文中的妹妹蘿拉是個挑食的孩子,而哥哥查理就很好地運用想象技巧,讓妹妹吃了她平時壓根不會去碰的食物。在導入環節,筆者以聊天的形式把孩子們不愛吃的蔬菜記錄在黑板上。接著進入閱讀環節,引導孩子們發現繪本語言的并列結構和幾個微型故事編寫路徑的相似性。
蘿拉:“我絕對絕對不吃胡蘿卜。”
查理:“哦,你認為它們是胡蘿卜,其實那不是胡蘿卜。它們是從木星上來的橘樹枝。”
蘿拉:“可我看,它們就像胡蘿卜。”
查理:“但它們怎么可能是胡蘿卜呢?胡蘿卜是不會長在木星上的。”
蘿拉:“說得對呀,如果它們真的都是從木星上來的話,我倒是想嘗一嘗。嗯,挺好吃的。”說著,又咬了一口。
查理之后又說“豌豆不是豌豆”“它們是從綠色王國來的綠色圓球,它們是用綠色的東西做成的,然后從天上掉下來的”,土豆泥呢,在查理哥哥的口中變成了“從富士山山尖上飄下來的云朵”……
這樣的想象、這樣的語言極具魔力,最后發生了什么呢?
蘿拉:“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結尾處,蘿拉竟然吃起了番茄。
蘿拉:“當然要吃了,我最喜歡噴水月光。”“你不會認為它們是番茄吧,查理哥哥?”
最后,借鑒查理和蘿拉玩的想象力游戲,以“我絕對絕對不……但它們……”為句式引導孩子們將黑板上自己不喜歡吃的蔬菜進行擴寫,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努力把想象中的事物寫下來。結果有的孩子寫:“我絕對絕對不吃白菜,但它們怎么可能是白菜呢,這明明就是太空來的玫瑰花嘛!”還有的寫:“我絕對絕對不吃青椒,但它們卻是火星上的小樹!”孩子們都即刻產生了“想嘗一嘗”的愿望。
【反思】挑食是小孩的一種不良飲食習慣,也是家長們為之煩惱的事。利用該繪本進行擴寫對學生是個教育,對家長是個啟示,對教師是個提升。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語言能力、情感態度價
(上承70頁)值觀等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正如加拿大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兼作家佩里·諾德曼所認為的:“一本圖畫書包含著三個故事:一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一個是圖畫暗示的故事,還有一個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而產生的故事。”教師就是要引導孩子們理解文字本身講述的故事,發現圖畫深處隱藏的故事,想象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故事,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寫出個性,寫出童真,寫出真情。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來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繪本中的畫面留白所營造出的“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多重感覺,常給讀者帶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享受。筆者發現,許多繪本中一個故事的結尾又可作為下一個新故事的開始,所以教師可巧妙利用繪本的某些留白來組織孩子們續編故事。
【案例3】繪本《小魔怪要上學》的想象性續寫
小魔怪上學后交到了朋友,帶朋友回家過生日。爸爸媽媽沒有吃人,而是和朋友們快樂地一起玩。生日會結束后,爸爸媽媽說以后不許帶朋友回家,不然他們要是喜歡上人,就不能吃人了。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孩子們似乎還意猶未盡。后來小魔怪到底有沒有帶朋友回家?結果會怎樣?爸爸媽媽以后會吃什么? 繪本故事在這里并沒有作任何交待。筆者就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地想象,續說續寫故事,于是故事就有了豐富多彩的別樣的結尾。
【案例4】繪本《狼大叔的紅燜雞》的創意性續寫
有些繪本本身的留白很有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巧妙運用“剪、拼、貼”等方法來制造“空白”,引導孩子們去想象情節,去續寫故事。在學習該繪本時,筆者作了如下的創意:當 PPT出示“終于,萬事俱備,那正是狼大叔一直期待的一個夜晚。它把一個大號燜鍋取出來裝滿水,放在火上,然后就興高采烈地出發了。”教師就此停止故事的講述,繼而出示“哦,親愛的狼大叔接下來會遇到什么事呢?”這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是開放、多元的,孩子們想象的觸角向四面八方延伸:狼大叔不小心掉進了陷阱里;狼大叔雖然吃到了美味的雞肉,但因為忘記關煤氣,結果房子被燒掉了;雞大嬸感謝狼大叔的幫助,狼大叔“狼”心發現,它們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反思】續寫能激活孩子們的想象潛能,點燃孩子們的思維火花,提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能讓低年級孩子有話會說,有事會寫,在寫話實踐中學會寫話,進而向著習作、寫作循序漸進發展。孩子們在寫話實踐中,話語表述越來越熟練完美,情感思維越來越精彩豐富,就能越來越輕松自如地將自己的所說所思所感訴諸于筆端,童真、童趣通過繪本這一有效載體融入到寫話中,這樣的寫話將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孩子們的一種快樂享受,這就為個性化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繪本既是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良好素材,又是寫話教學的有效載體。繪本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很有魅力的,但更有魅力的應該是富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教師首先要對繪本涵義有自己獨到深入的理解,其次要有比學生更豐富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和想象力;最后要在寫話有效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有特色的、適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風格和方法。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丹.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J】.學周刊,2012(12)
【3】馬玲.孩子的早期閱讀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