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
摘 要:小學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設置的基礎課程之一,高效的數學教育對培養小學生日常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問題思考能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引入“對話式”教學理念,突出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最終達到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學習興趣;策略
課堂對話策略是一種課堂教學手段及方法,使用該方法及手段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活躍度及互動性,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課堂對話策略的引入對于持續推動素質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課堂對話的有效性,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
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因此,教師在開始一節課的時候,應創設一種教學情境,讓學生遠離呆板的課堂氣氛,將學生帶入一種有意義的環境,以聚焦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參與的欲望。例如,二年級上冊第一課“長度單位”這一節,教師可以在傳授教學知識之前,通過創設提問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問一些與長度相關的問題,
教師:同學們,我想知道這根鉛筆有多長,應該用什么工具呢?
學生A:尺子。
教師:對,當我們想知道一個東西的長度時,就需要用尺子測量。
教師:現在我請同學們分別量一下鉛筆、文具盒和橡皮的長度。
學生B:鉛筆15厘米長。
學生C:文具盒25厘米長。
學生D:橡皮4厘米長。
學生在動手操作,親自測量文具用品長度的時候,教師還可適當引出長度長短比較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既了解了長度的概念,也在頭腦中形成了長短的相對概念。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置討論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對話
小學數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小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會提問題,才能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老師應在數學課堂中設置一些開放性、探究性、討論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同學交流、探討,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為學生營造出交流、討論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相互提問,相互討論。培養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認識圖形”這一趣味課堂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條件將學生平均分配到各組,使學生能夠優勢互補。
教師:老師現在給各組同學發一樣的木棍,你們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腦海中的圖形用木棍拼出來。
學生A:我們可以先拼出三角形。
學生B:三角形拼完還可以拼正方形。
學生C:那我們還可以拼梯形啊。
學生A:那我們一起來拼吧。
教師:我看到好多同學已經拼出了三角形,那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三根不同長度的木棍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嗎?你們可以拿木棍再試試。拼完之后再回答老師的問題。
學生:老師,不能。
通過以上連續的過程,學生之間既得到了交流、討論的空間,同時又認識了各種圖形的概念。老師也可以適當引入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概念,使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實現學生之間的對話。
三、教學聯系生活,加強學生與生活的對話
數學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又是對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取日常生活中的相關事件,做出有針對性、有目標性的課堂設計。將小學生的具體生活經驗與數學教學內容相融合,從而增強小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一節中,可將日常生活中買賣東西的環境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發現并收集超市中的小數。在收集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產生關于小數這一概念的各種問題。然后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將小數的概念灌輸到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并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超市內甚至生活中出現的數學概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師:同學們去超市買零食都看到價格表了嗎?
學生:看到了。
教師:那么哪個同學能指出超市中的小數呢?
學生A:一袋薯條的價格是3.5元。
學生B:一斤水果的價格是1.5元。
教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數。以后跟媽媽去買東西的時候,就可以跟媽媽說這是小數了,是不是。
學生:是!
通過這樣的課堂對話,可以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與豐富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將學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充分將對話的教學方式引入數學課堂。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應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圍繞生活實際,逐步探索、研究、總結出實用性強、效果明顯的對話策略。為學生構建出多元化的課堂,有效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生活之間的“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詹姆斯·杜布森.讓孩子自信過一生[M].許惠珺,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曾琦.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劉蘭英.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