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爽
摘 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是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這樣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大多數小學在實施綜合活動課程的過程中并不十分積極,很多標準還是以傳統內容為基礎,從而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主要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教學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在學生生活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開展和實施綜合活動課,其主要目的是在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小學是人才培養最關鍵的階段,所以,必須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和實施予以充分的重視。
一、明確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目標
作為小學教學活動中一門新興的課程,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對其還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有些學校甚至沒有設置這一門教學課程,其始終認為這一課程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不良的影響。正是因為對綜合實踐課的意義沒有充分的了解,才會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所謂的綜合實踐課與傳統的課外活動存在很多差別,這一課程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社會進行更多的接觸,使其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綜合實踐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防止其與傳統的課外活動課混淆,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同時在課程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求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而教師則需要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將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達到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都能提高的目的。而且,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實際表現都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使其充分了解綜合實踐的目的和意義。同時,教師也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設計出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內容,這樣才能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就是其是否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這樣才能將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充分挖掘出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自主創新精神,這是實施綜合實踐課程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自主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方案的設計,并根據自身現有的知識經驗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進行自主創新的嘗試,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和實踐感悟表達出來,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構思獨立完成實踐操作的活動。此外,教師在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學會分析和思考事物的方式,在觀察和比較的過程中,對事物之間的差異和聯系進行總結,然后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理解并解決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對于啟發學生的個性思維、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學習《探秘“七巧板”》時,采取拼擺七巧板組合的競賽,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七巧板的奇妙,同時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分析鑒賞水平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綜合實踐課程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通過活動,創造生活實踐的場景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些教學資源,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運用生活化的實踐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將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而且,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及時對其出現的錯誤予以糾正,使學生正確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和內容。比如,在學習《垃圾分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深入家庭、學校等場所的實踐調查作業,要求學生詳細了解各種不同垃圾桶的形狀、顏色以及體積等,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垃圾桶情況調查表》。然后根據學生實際調查的情況展開課堂討論,加深學生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
新的教學理念不僅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體現出來,同時這一課程的開設也促進了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教師在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必須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索和實踐,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實踐和創新能力,從根本上促進綜合實踐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小琳.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馮新瑞,田慧生.區域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