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寫作和閱讀便是積累素材最直接且最根本的兩個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注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積極地使用合適的教學素材和方法,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學習和積累素材知識,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讀寫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
一、制定讀寫目標
制定恰當的閱讀與寫作目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訓練的關鍵步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分層制定。例如,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喜歡閱讀帶有圖片的故事類文章,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讀書興趣為主要目標,教材選擇以注音兒童讀物為主,而中高年級學生認字較多,教師可以以養成學生讀寫習慣為主要目標,教材選擇多以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為主。
二、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有的教材課文都含有許多豐富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要對小學語文教材中可以使用的素材進行整合,然后在課堂上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比如,教師要先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和理解,充分整合教材中對素材積累有用的內容,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全面的理解、討論和互換心得。在平時的讀寫教學中,除了重視課內的教學素材外,還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多讀一些課外的經典素材,讓學生在課堂和課余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不局限于現有的素材,對素材進行創新。比如,在學習課文《靜夜思》的過程中,作者李白在一個寂寥的夜晚,面對高空中掛起的一輪明月進行了創作,整首詩主要是想抒發李白此時的思鄉之情,但他并沒有直接通過文字抒發出來,而是創造了一個因明月而聯想到故鄉的意境,窗外很靜,明月非常明亮,這樣一個意境讓人不自覺地想到了遙遠的故鄉,一種悲傷的心情油然而生。在這首詩的基礎上,教師除了要給學生講解整首詩的意境和李白此時的內心感受之外,還要指引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把自己置身到這個意境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思鄉的思想感情進行透徹理解,最終創造屬于自己的思鄉素材。
三、強化讀寫訓練
雖說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但有些閱讀水平很強的學生,寫作水平其實一般,這是為什么?經過研究發現,這和學生平時的寫作次數有關,雖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素材,但因為沒有及時運用閱讀素材,使知識點沒有得到鞏固。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寫作的前提,有了閱讀的積累,寫作才會變得毫不費力,所以寫作和閱讀的訓練都不能少,教師應該把寫作和閱讀的訓練進行結合,在做完閱讀訓練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在閱讀的知識點上進行寫作,這樣便可以通過有效轉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共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跟成年人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看待事物比較抽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這一個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先不要要求學生運用一些邏輯思維比較強的寫作手法,而是盡量讓學生通過異想天開來找到屬于寫作手法。比如,在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之后,教師可以出一道題:天空中掛起了一輪圓圓的明月,就像……接著讓學生進行解答。鼓勵學生們進行大膽的想象。拋棄已有的答案,學生想出了許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圓圓的明月像一個圓形大餅,圓圓的明月像媽媽洗臉的圓盆,圓圓的明月像媽媽裝肉的圓碟子。就這樣,在大膽的開發邏輯思維的方式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一些有意思的想法把作文寫得形象生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
四、培養學生讀寫習慣
眾所周知,養成學生讀寫結合訓練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學習積累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不應該局限于課文材料的寫作訓練,而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的素材,在不斷積累新知識的同時,掌握新寫作技巧,以促使寫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例如,教師每周布置學生閱讀一本課外書,并對書中的美句進行摘抄以及對書中的某一段落進行創寫、改寫或續寫,如此一來,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并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享受文學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盧凱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學刊,2014,18(4):135-136.
[2]許清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策略探析[J].時代教育,2016(8):212-21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