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高效教學必須基于充分地課前準備,以保證教師能夠全面、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使學習活動在預設中有序進行,從而實現有效的生成、和諧的教學氛圍。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學習興趣;因材施教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執著追求的目標。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些看法。
一、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備教材。備教材要求教師必須系統認真地研究全學期的教材,明確各單元、各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分析出每一單元、每一課之間的前后聯系;更重要的是要認真、合理地安排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內容,根據每一節課不同的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安排好教學過程。
(二)備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構建高效課堂至關重要。當我們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基礎時,就可以找準學習起點,避免課堂教學中出現教與學脫離的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根據學生興趣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三)備學習方法。在備課中要注重對學習方法的研究,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預習、探究、交流、討論等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例如,在乘法豎式計算教學中,我們從學生第一次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時,就要把探索計算方法的方法教給學生,并且是學生學會、理解計算方法。這樣,在后續學習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三位數的教學中學生就可以獨立學習。這些過程和方法都應該在備課中作為重點進行分析和準備。
(四)備教學預設。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而科學預設可以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備好教學預設教師可以從容不迫地組織教學活動,進行有效教學,同時還有可能會收獲許多意外的精彩。在教學預設時,要預設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預設學生在“教”的活動下“學”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意外”;預設教學程序,一堂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預設學習方法,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預設教學媒體、手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等,這些預設都是影響一節課成敗的因素。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科學預設、精心準備。
二、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
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中要力求創設愉快和諧的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愉悅感、輕松感。例如,在教學中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一些游戲、律動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又如在課堂教學進行中,發現學生有走神、疲勞感時,可以帶領學生唱一曲喜歡的歌曲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編排一個游戲,緩解學生學習的疲勞感,增添課堂情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既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又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要善于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靈活多樣的學習情境,用不同的情境和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他們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如,在三年級數學教學“平移與旋轉”中,運用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引入,通過說一說、演一演、找一找生活中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等一系列活動,這樣學生就在活動中認識了平移與旋轉的知識。這些有趣的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
四、要尊重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有的學生老師一講就能明白,而有的學生老師講好幾遍都不明白,為此,我們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在教學探索237×15的計算方法時,有四種方法,237×10=2370,237×5=1185,2370+1185=3555;237×3×5=711×5=3555;用豎式計算;借助表格。這四種方法有難有易,在學生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時,第一種可以找學習弱一些的學生來回答;第二種方法可以找稍微好一些的學生來交流,以此類推,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同時又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總之,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想學—會學—學會,這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必然途徑,也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李炳婷.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05.
作者簡介:羅弟榮(1986—),男,甘肅瓜州,初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及研究工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