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娥
摘 要:語文課外閱讀是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拓展知識點的有效途徑。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
新課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可見,語文閱讀教學如果只局限在課堂教學中是不能滿足現代教學要求的,教師應當在提高學生課內閱讀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開拓課外閱讀,讓學生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受益終身。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1.陶冶情操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在閱讀優秀的書籍時能夠通過和作者情感上的互動,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打下堅固的學習基礎,會使學生將來的學習更加輕松順利。
2.儲備知識
每個人的好奇心都是與生俱來的。小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洶涌勃發的年齡,一本新穎有趣的讀物,就能夠喚起學生濃烈的閱讀興趣,書籍是歷史、自然、人文情感的載體,小學生在閱讀時不僅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還可以滿足小學生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構建知識框架
課內閱讀是學生汲取和積累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但學生文化的積累和文化的構建更主要的還是依靠課外讀物。有研究證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學生自身的不斷努力慢慢培養起來,只囿于教材中有限的幾篇文章,很難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提高。只有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才能讓學生在長時間的課外閱讀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
4.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讀書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寬廣的胸襟,形成真善美的高尚健全人格。課外閱讀不單單是學生豐富知識的快捷手段,同樣它還是提高學生素養、健全學生人格的有效途徑。
二、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個人能夠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小學生正處在活潑、開朗、愛動的年齡,學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在課外往往不能夠進行長時間的閱讀,這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一方面是學生缺乏自制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閱讀讀物不感興趣。小學生非常善于表達自己情緒,對于喜愛或者是討厭他們都能大膽地說出來、做出來,對于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是不會去接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找到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讀物,投其所好,只有讓學生對讀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才能夠高效地進行學習,在快樂中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
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學生能否長時間地對閱讀充滿興趣的關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輔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在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后不僅能夠保持對閱讀的興趣,還能夠將閱讀當作一種人生享受,而不是學習的負擔。
1.讓學生學會“精讀”
葉圣陶先生曾經對“精讀”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將精讀分為兩層:一是讀得精細,二是所得精粹。精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是最有效的閱讀。對于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精彩之處,學習作者的語言組織和遣詞造句。
2.讀寫相結合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表述,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將讀寫結合起來才能將讀書轉化成思考和寫作,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如摘錄,將書中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讀后感的寫作,在閱讀完優秀的課外讀物后,我會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書寫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通過邊讀邊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時的記憶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將文中的知識點、好詞好句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引導學生閱讀優秀讀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學作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充滿消極、暴力、色情文化的刊物,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讓學生遠離這些不健康的刊物,讓學生認識到這些不良文化的危害性,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刊物。
小學語文閱讀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不斷革新教學內容,積極拓展渠道,努力解決現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惠英.以美之名敏化心靈:小學語文閱讀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J].山西教育(教學),2015.
[2]范俊清.如何培養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能力[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