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
摘 要:本文研究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貿易實證,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直接投資;貿易;實證分析
近幾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逐漸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中國政府對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也提供了大力支持。這些有利因素共同帶來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的迅猛增長。然而,在貿易領域,我國的出口一直以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低廉的價格是出口的主要競爭力,在各種貿易壁壘層出不窮的當代世界市場上,這種競爭力的優勢正在不斷喪失,日趨縮小的出口市場使中國出口企業的處境越來越難。
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我國正在不斷發展擴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對進出口貿易究竟具有怎樣的影響,研究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進出口貿易是替代還是互補作用,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對外直接投資來促進貿易的進步和發展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客觀而準確的評價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貿易的影響還可以為國家制定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提供思路,進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1 實證結果分析
在相關的實證研究綜述中,檢驗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關系的模型主要存在于Pantulu 2(2002)和Abergz 3(2000)的研究中,這些學者在模型中使用對外直接投資的流量或存量作為自變量,使用出口或進口作為因變量。由于使用面板數據的因果關系檢驗模型研究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貿易影響的文獻并不多,因此本文應用2001年Hurlin和Venet提出的固定系數的面板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來研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面板格蘭杰因果關系,即考察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貿易的影響。為了減少異方差和異常項對平穩性的影響,本文對模型采用對數形式。
通過對OFDI和進出口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本文發現:對外直接投資的一階和二階滯后項對出口有明顯影響,系數為正,即對外直接投資具有出口的貿易創造效應。同時OFDI和出口之間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OFDI是出口變化的格蘭杰原因,同時出口也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帶動了我國原材料、中間品、資本品等的出口,對我國的出口貿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外直接投資的一階和二階滯后項對進口有影響,系數為正,即對外直接投資具有進口的貿易創造效應。同時OFDI和進口之間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OFDI是進口變化的格蘭杰原因,同時進口也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因。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進口是創造的關系,而同時進口的變化促進了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這可能由于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生產性戰略資源的進口越來越多,為保障我國資源長期、有效和穩定的供應而引致了資源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另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隨著進口原料、半成品的增多,有更多的企業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縱向一體化戰略,使外部市場內部化,引致對外直接投資。而資源性對外直接投資和企業的全球化也促進了我國資源性產品的進口。
2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建議
從結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貿易的影響無論是在出口還是進口上都是促進的,然而由于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貿易產生的創造效應有限。因此如何保持并促進這種創造效應,更好的促進貿易與投資良性發展是我們研究問題的目的。
2.1 加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支持力度
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促進體系還不健全和完善,國家缺乏統一的宏觀協調管理機構,導致管理混亂,管理效率不高,對“走出去”的企業也缺乏有效的指導。一方面,使得海外投資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投資績效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企業缺乏有用的信息,盲目投資,而且投資的項目與國內相關度較低,沒有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所有這些也可以看作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短期內對進出口具有替代效應的原因。因此,政府必須建立和完善政策促進體系,加大在財稅、金融、外匯等方面對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支持力度,調整產業政策,健全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使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有機結合起來,共同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服務。
2.2 完善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結構,帶動貿易發展
在我國制造業的對外投資中,有近一半投資于初級產品的生產加工。初級產品的生產附加值較低,對帶動相關行業的出口作用很小。而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如機械制造,由于其技術是與原材料、零部件等高度結合的,此種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具有明顯的出口創造效應。因此,我國企業應更多投資于后向關聯度強的行業,實行最終產品的國際生產,這樣更能有效帶動國內中間產品及初級產品的出口。
針對我國生產能力已經嚴重過剩的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國內處于比較劣勢地位,但對于廣大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來說這些產業仍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因此應該首先將我國的這些產業轉移到這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海外轉移,保持和擴大產業優勢,既有利于提升國內產業結構,又有利于維持失去比較優勢產業的海外市場份額。
另外,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擁有比較成熟的市場體系、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巨大的市場容量,信息流通機制比較健全,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因此,在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投資的同時,也要適時增加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在這些國投資設廠,一方面可以避開他們長期以來針對我國某些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擴大我國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還可以獲取一些高新技術、新產品設計和制造方法、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并通過技術回流為國內提供信息,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帶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2.3 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實現投資和貿易的良性發展
首先應該培育企業自身的優勢并尋找有利的投資市場。按照鄧寧的觀點,當一個跨國公司擁有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時,才能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對于尋求技術等戰略資產的跨國公司,其內部化的主要優勢在于減少正常交易的內在風險。尋求市場的跨國公司,內部化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尋求效率的跨國公司,內部化可以獲得垂直一體化和橫向多元化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經濟形勢下,我國企業應當把握時機,提高并利用自身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拓寬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再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其次利是用對外直接投資帶動企業產品的出口。從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較低的商務服務行業、批發零售行業,企業應當增加技術獲取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利用獲取的先進技術制造深加工產品并出口,以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進而擴大出口的效益。另外,我國制造業出口規模很大,有些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這些企業如果到海外投資,將具有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會。這些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建廠擴大生產,可以在降低成本、尋求市場的同時獲得品牌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此外,當企業在出111市場上面臨某些進口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時,也要學會正面積極地應對及時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張如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3):23—27
[2]張海波,閆國慶.東亞新興經濟體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0(6):66—70
[3]項本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協整分[J].財貿經濟,2009(4)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