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我國現代設計藝術教學領域,尤其高職院校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在課程設置上、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教學困境,導致具有綜合性與交叉性的設計藝術教學無法真正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人才需求。本文分析了現代設計藝術的教學模式以及現代設計藝術教學的現存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代設計藝術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現代設計藝術;教學模式;現存問題;解決策略
現代設計藝術是推動現代社會文明不斷發展的動力。設計藝術類專業旨在培養專業技能強且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優秀人才。然而,目前我國現代設計藝術教學尤其高職院校教學中卻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因此,必須進行現代設計藝術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掌握現代設計藝術技能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1 現代設計藝術的教學模式分析
(一)美育教學模式。設計藝術主要指基于藝術形式的設計活動。藝術氣質及修養,并非與生俱來的個體素質,而是經過一定的培養教育逐漸形成的能力。藝術基于美而形成,藝術素養需要美育。因此,藝術專業設計教學中,美育教學尤為重要。就思維形式而言,美育主要注重形象思維能力的提升。我國數學家及教育家徐利治先生研究指出,人類的創造力主要來源于發散性思維、自身知識儲備、抽象分析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幾部分,其中審美能力是藝術創造的關鍵,同時也是形象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所以說現代設計藝術必須注重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指按照學生知識儲備、知識內化能力、理解能力、自身素質的差異,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凸顯培優原則基礎上實施的差異化教學。分層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凸顯,學生潛能得以有效挖掘??傊O計藝術專業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
(三)啟發式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本質上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引導式教學,其宗旨是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二是探究式教學,其立足于現代教學理論創造性人才培育方案,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自我??梢?,啟發式教學模式對現代設計藝術教學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 現代設計藝術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一方面教學觀念陳舊落后。教學觀念支配著教學工作的開展,決定著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實施,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盡管高校大都實施了教學改革,然而教學管理長期受傳統觀念制約,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思想觀念并未有效落實,并未真正調動起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也未被真正激發出來。另一方面,教學管理行政化嚴重。高校是教育教學創新的源頭,理應是創新管理的帶頭者,科學管理的踐行者,然而許多高校尤其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仍然是經驗管理、行政化管理嚴重,具體表現在作為教學管理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辦法落后、重行政而輕學術、重監督而輕激勵等諸多方面。
(二)教學方法單一。目前,我國高校尤其高職院校連年擴招,學生人數逐年增加,造成教師資源缺乏,許多教師尤其年輕教師連班較多,根本無心進行藝術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單一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將眾多資源進行融合再充分利用的舞臺,是面對不同個性學生展示不同教學方式的場所,然而,目前設計藝術課堂教學中并未將現有資源進行個性化的充分利用,許多教師對藝術教學平臺利用較少,資源庫使用有限;此外,教學平臺智能化不足,程序化和技術化的平臺軟件制約著教學方式的選擇,嚴重阻礙了藝術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再有,藝術平臺建設不完善,管理不科學,仍然需要大量的人財物的投入,網絡平臺建設亟待完善。
(三)教學體系不完善。許多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理念不完善。設計藝術教學應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然而部分院校對自身教育特點及類型缺乏科學認識,未能形成全面科學的職業教育觀念,還是借鑒本科藝術院校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定位偏差等現象;此外,許多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亟待完善。高職院校以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應注重實踐教學。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認知不足,沒有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并行發展,設計藝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未能達到預期要求。
3 現代設計藝術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更新思想觀念。首先要要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要充分考慮人的自身屬性,尊重人、發展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教學工作中要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通過不斷思考、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構建自由、民主、和諧、人文的教學環境,以實現設計藝術教學管理的發展進步。其次,要通過創新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柔性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并非單純通過制度和紀律,更依靠人的內心心理和行為規律,對管理對象實施軟控制,使他們內心順暢,同時激發其內心潛力和創造精神。因此,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人人相互尊重的氛圍,充分發揮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施多元化教學。設計藝術教學中要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開放,提高知識交流能力,課堂教學中促進理論、表達、文化素養的融合,利用課堂教學協同性、整體性促進教師、學生、教材的和諧發展;同時要實現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的開放,讓師生間能夠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還要完善教學平臺建設。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必須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促進師生交流,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使設計藝術教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得以拓展。
(三)完善教學體系。現代設計藝術教學要更加注重實踐性,要利用設計藝術綜合性與交叉性的特點,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設計藝術教學的課程體系改革,注重教學的專業性和應用性,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相關行業領域感受、體驗和參與知識的應用。通過開展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強學生實踐性認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使之成為符合現代人才市場需求的優秀設計藝術人才。
4 結束語
現代設計藝術教學應培養學生的應用素質。只有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的設計藝術人才,才能符合市場需求,給學生提供更清晰的未來發展空間。面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加強對設計藝術專業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我國設計藝術領域的飛躍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嘯林,范振剛.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風, 2009(14):17
[2]胡海曉,付皓宇.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風, 2014(12):194-194
[3]嚴先琴,周元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時代教育, 2015(7):204-204
[4]劉瀟瀟.基于素質教育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 2012(14):203-204
[5]王俊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初探[J].美與時代·城市, 2013(5):83-83
作者簡介
孫大莉(1969-),女,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職稱,研究方向:藝術教育研究,藝術美學,設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