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劉靜+解華
摘 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語言作為知識來傳授,側重點在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認為英語學習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忽略了語言的實際應用,以致出現用詞不當,使用語言不得體,造成語用失誤,引起交際障礙。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特別強調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交際能力是教學和學習的重要目標,語用能力是交際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交際能力的提高起決定性作用。本文探討了語用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改革;探索;語用學;大學英語教學;
1 語用學的重要意義
語用學是語言學各分支中一個以語言意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研究內容側重于特定話語在特定情景中的使用,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
語言學家海姆斯(1972)認為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語用能力。是否具有語用能力,也就是指是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具體的語境包括說話人和聽話者身份,交際時間,交際地點,以及交際目的和社會文化環境。交流的實現必須對話者雙方具有施為能力也就是實現語言功能的能力,交際策略和社會語言能力,以及社會文化和對于整個世界的了解。
人們的正常語言交流總離不開特定的語境,“語境直接影響著人們對話語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話語,才能達到真正的交流。
2 語用失誤
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教學僅僅涉及英語專業的某些課程,針對公共英語尚未開設相關課程,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并未更多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未足夠重視,導致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出現失誤。引起這些失誤的原因有:
1.語用規則遷移造成的失誤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時傾向于直接將母語的交際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而不考慮這些話語應當遵守的交際規則。例如,在中國文化中常常用“你吃飯了嗎?”直接譯成“Have you eaten breakfast?”或“你去哪?”直譯為“Where are you going?”作為問候語,其實在英語文化中,這兩句都是非常不禮貌的,不僅起不到問候的作用,反而起到相反作用,聽著會認為對自己的隱私造成了威脅。
2.思維差異造成的失誤
語言植根于文化,文化的差異造成了思維的差異。語言反映了思維,思維的差異會導致在交際過程中出現失誤。西方的思維方式更傾向于抽象,客觀,個體,體系,而東方的思維更側重于形象,主觀,群體,非體系。這種思維模式差異會導致在交流中互相不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西方人喜歡判斷推理后抽象地表達一些事物。東方人喜歡運用自己的感知以實表虛。西方人在描述觀點時主語多使用物或抽象概念。例如“It is my hope that...”中國人喜歡用有生命的詞做主語,例如“I think” “I hope”,主體客體沒有嚴格區分,聽上去略為生硬。西方人崇尚個體差異,而中國人喜歡整齊劃一。這種思維差異也表現在稱謂語上面。西方人很難掌握中國人紛繁復雜的稱謂表達。在交流中稍有不慎就會使用錯誤。而中國人在使用英語的時候,有時也很難理解英語習慣中的稱謂。
3.聯想差異造成的失誤
由于文化不同,在提到同一個事物的時候,中國人和西方人所引起的聯想不同,例如“早飯”,中國人往往聯想到的是包子,豆漿,油條,而西方人聯想到的多是牛奶,面包,奶酪等等。學生在做情景對話的時候,一名同學同另一名同學說“Can you help me to buy a breakfast?”如果不結合具體的語境,就會產生誤解。
3 改革策略
語用學在語言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語言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學習真正能在恰當的場合使用語言的技能。所以針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教學觀念的革新
長期以來,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仍然認為通過期末考試,通過四六級考試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并不否定四六級的重要性以及重大意義。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準備考試而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的來規劃整個課堂。反過來,學生如果真正掌握了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四六級考試也自然水到渠成。
2.師資培養方面
外語教師的職業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想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語用知識,必須自己掌握扎實牢固的知識,以及中西方文化對比思維能力。學校要加大師資培養力度,派出教師學習最先進前沿的語言學、語用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
3. 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單純增加詞匯,語法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可以把以增加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的綜合科加以拓展,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支架式教學法。布置任務時例如以語用為主要目的的模擬醫院問診,模擬面試等等。或者以任務為核心的專題,根據每項任務的目的,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得出報告等。在布置任務時,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制定不同的任務,根據不同的學生水平制定不同的任務。
使用采用支架式教學法。 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Vygotsky提出了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結合他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出現了支架理論。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加工信息,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指導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支架式教學法通過問題的提出,搭腳手架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在實際操作中,可選取幾個班作為實驗班,在搭建腳手架問題時,更側重于語用方面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
4.評價方式的改革
除常規的終結性考核外,建議過程性考核對學生采用交際性測試方法。交際性測試方法主要側重學生實際交際的效率而不是單純看語法或詞匯的準確性。在交際性測試中,學生所得分應當是權衡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依據測試目的,在制定測試任務時要盡可能貼近實際,這也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測試可通過情景對話的方式。情景對話要和實際生活貼近,例如教室,圖書館,操場,餐廳,火車站,飛機場,醫院,購物中心等等,每次選取不同的主題考察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交際話語的使用情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拍攝視頻上交,教師根據學生表現評價,并計入期末總評成績。
4 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語言作為知識來傳授,側重點在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認為英語學習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忽略了語言的實際應用,以致出現用詞不當,使用語言不得體的情況。語用失誤又引起交際障礙。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特別強調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交際能力是教學和學習的重要目標,語用能力是交際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更新教師觀念,加強師資培養,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在教學中更側重于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顯輝,周淑華. 國內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綜述[J]. 江西教育. 2009(27)
[2] 黃憶. 國內網絡化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J]. 內江科技. 2010(07)
[3] 王芳青. 國內英語自主學習因素的研究綜述[J]. 瓊州學院學報. 2009(04)
[4]王璐.支架式對話課課堂教學結構探討[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S1)
[5] 王篤勤.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外語界. 2002(05)
[6]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 電化教育研究. 1997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
[7]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87
[10]金定元.語用學—研究語境的學科[A].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1992
作者簡介
張潔(1983-),女,山東濟寧人,濟寧醫學院外國語學院綜合科副科長,講師,研究方向:語義學,語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