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樂
也談培養“完全之人物”
江 樂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人,班主任應該始終牢記“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教育的使命,致力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讓他們成為“完全之人物”。培養“完全之人物”,班主任需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需要有私人定制的班本課程,需要提供豐富多彩的成長舞臺,需要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只有心中裝著一個大寫的“人”字,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全面發展;教育智慧;校本課程;實踐活動;師生關系
王國維先生在 《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是完全之人物?……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善美之德……欲達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完全之人物”,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所有教育人的美好追求。但是,縱觀當前的教育現狀,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教育是怎么了?我們的教育是在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嗎?我們的孩子離“完全之人物”究竟還有多遠的距離?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每一個生命的蓬勃成長,讓每一個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享受生命的美好,追求幸福的人生。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筆者經常勉勵自己:教育,只有不忘初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兒童立場,堅持正確方向,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只有學生健康地成長,我們才能不辱使命,無愧于“教書育人”的責任,無愧于每一個生命的美好期待。那么,到底該如何培養“完全之人物”?筆者結合自己的帶班實踐,有如下思考:
受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個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發展狀態也是迥然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需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班主任面對的是性格不同的學生,每天處理的都是瑣碎細小的問題,在與學生交流時,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因人而異:有的學生需要“和風細雨”,有的學生需要“暴風驟雨”,有的學生需要“旁敲側擊”,而有的學生只需要“靜等花開”……在實踐中,我們應了解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及其原因,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們不能要求整個班的學生整齊劃一,不能拿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人的手指伸出來都有長有短,更何況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呢?只有因材施教,教師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主任找到打開每一把鎖的鑰匙,是一種了不起的教育智慧,只有教育的大智慧才能促進學生成為“完全之人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學校要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促進學生成為“完全之人物”,開發豐富多樣的校本課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校本課程,擁有符合學生興趣、提供學生選擇、豐富學生經歷和視野、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獨特教育價值。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智能組成完全不一樣,智能優勢也是因人而異,因此學生對課程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只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需要與追求的差異、興趣與愛好的差異,學生在智力、情感、道德、社會和身體等方面才能得到適切的發展。所以,現在很多學校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學生開設了豐富而適切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選擇。
筆者的學校也開發了很多貼合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如書法、足球、圍棋、武術、二胡、國學經典等。經過教師們的精心開發和不斷完善,這些校本課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多元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充分肯定。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班主任應在校本課程的基礎上,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開發班本德育課程,構建課程菜單,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菜,而且不僅“吃得飽”還能吃得香。相信多元化的班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能找到學生成長的“興奮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需求,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智育,更需要德育。班主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育德,不斷提升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樂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實踐證明,活動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效果十分顯著。
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活動的效能,舍得把時間留給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盡情地參加各類活動,享受活動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他們的說話能力、表演能力、應變能力都較之前有了更大的進步。學生的個性得到保護,各項智能得到發展。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喚醒自己,完善自己,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只要我們把學生的分數放到第二位,把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放到第一位,我們的教育就會收獲更多的美好。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班主任要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形象,與學生一起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首先,班主任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觀,把自己作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同行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與學生 “平等交流”,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實現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才能真正贏得學生尊敬,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身心愉悅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創新的品質。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應把尊重、關心、愛護學生放在第一位,不僅注意保護學生的心理不受到傷害,而且還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注意曉理、動情、導行的巧妙運用;善于運用教育機制,把嚴格要求、真誠關愛、可貴品德展現給學生,以觸動其心靈,引導其思想,鼓勵其不斷進步,逐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個教育人,我深知教育是復雜的,學生的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班主任的心中要始終裝著一個大大的“人”字,著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致力于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方能實現培養“完全之人物”的目標。
G621.5
A
1005-6009(2017)87-0052-02
江樂,江蘇省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江蘇江陰,214400)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