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琨玲
淺析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
林琨玲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對初中生身心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淺析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為題,助力于班主任教育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班主任;德育工作;主導作用;教學策略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在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的倡導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收獲了良好的效果和評價。但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德育工作的進一步提高、完善與創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一,學校領導及相關管理層對初中階段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學科的教育教學非常重視,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相對不夠,班主任缺乏外出交流與學習的機會,無法汲取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其二,部分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仍沿用陳舊、單一的機械化管理模式,學生心目中的班主任仍然停留于嚴肅、刻板的印象中,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其三,學生對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客觀的認知和充分的理解,導致班主任在組織和開展一些班級活動時,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無法形成高效、靈活的配合和協作,導致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
(一) 全面科學認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思想觀念的合理化轉變是行動實踐強有力的保障和前提。班主任應全面、科學地認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首先,班主任應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切實感受和心理體驗,充分考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個體差異性表現,包括:學生各科學習基礎水平的差異、學生知識理解與掌握能力的差異、學生性格的差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差異、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差異、學生語言表達交際能力差異等諸多方面,切實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其次,班主任應盡多閱覽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社會認知學等方面的書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尤其注重初中生在情感表達方面表現為情境化、內斂性、敏感性、不穩定性等顯著特征,班主任可以巧妙地利用學生的這些特征,因地制宜地調整和完善德育管理模式;再次,班主任應加強與其他各科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各科知識掌握薄弱環節以及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將德育工作的滲透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后,家庭教育對初中生良好的行為標準及道德觀念的形成至關重要,班主任應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絡,及時溝通和探討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學生家長應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并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表現反饋給班主任,促使班主任、各科教師、家長形成“三維”教育合力。
(二) 充分尊重學生情感自主表達,注重溝通、引導與反饋
高效的德育工作開展對班主任的認知高度及職業技能水準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注重溝通。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初中階段的學生與小學生存在很大的差別,初中生認知能力及身心發展程度與成人相近,有著豐富的內心體驗和情感表達,是有著個性化思維、觀點、觀念的有機個體,但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新鮮的外界事物非常感興趣,對一成不變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很容易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排斥、倦怠的消極感受,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判斷相對片面和感性,導致在一些問題的處理和應對方面,較為主觀和被動。鑒于此,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應將與學生的溝通作為有效的切入點,“走下講臺”,與學生談心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在現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瓶頸”。
其二,注重引導。班主任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和思維習慣,培養學生高雅的興趣愛好和高尚的道德操守。例如,早戀是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很容易出現的情感問題,班主任不僅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深切的關懷,更應該將豐富的生活及情感經驗教授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科學地認知早戀問題,了解早戀給生活及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處理和對待情感問題。
其三,注重反饋。教學評價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著導向、激勵和調節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應注重教學評價標準的重要性。構建正確的評價與反饋機制,應遵循以下兩原則:其一,評價的綜合性,不僅應著眼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課堂教學效果及質量的提升,更應注重評價班主任德育管理與實踐效能感的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尤其應注重德育工作中一些細節性問題及不足之處的反饋,便于班主任及時完善和革新管理方式及理念;其二,評價的主體性,班主任、各科教師及學生都應積極參與德育工作評價,將切實的感受和體驗進行互動與分享,確保反饋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客觀性;其三,評價的多元化,德育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教育工作,相關的評價應做到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實現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功能、評價方式、評價手段的多樣性。
(三) 樹立班級共同奮斗目標,并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目標
班級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團結與凝聚力的要求,是班集體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的集中體現。班主任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水平,通過藝術性、趣味性、哲學性的語言及人格魅力對學生形成正向遷移作用,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和信念,在樹立班級共同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自己的目標,包括生活目標、學習目標兩方面,從而幫助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中不斷提高與發展,不斷自我完善與突破,不斷豐富與創新。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學活動順利組織與開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應不斷汲取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斷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認知、思想、情感的特征與規律,以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作為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促使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
[1]馬進,陳巧玲.芻議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5(07).
[2]何瑞杰.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9).
林琨玲,福建省晉江市,晉江紫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