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
摘 要 如今,各行各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環境的變化,其自身也發生著變化。隨著各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行政單位的預算執行管理與控制一直是行政單位深化改革的焦點。本文從我國行政單位改革的現狀出發,分析了行政單位預算執行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策略用以參考。
關鍵詞 現狀分析 策略分析 控制管理
一、行政單位預算控制的意義
(一)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
行政單位的收入大多是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以及地方財政收入。行政單位如果不進行預算,很可能導致資金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資金斷鏈的現象。行政單位通過預算能夠提前對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防止事業單位資金由于分配不合理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最終實現對資金的優化配置。
(二)有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
目前,我國行政單位的預算支出已經占用了我國財政收入的1/3,如果行政單位能夠通過預算管理來有效控制單位的費用,那么國家就可以把剩余的資金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設中去,從而幫助國家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
二、我國行政單位預算執行的現狀分析
國家的財政撥款與公民的行政繳費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主要來源。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關注的焦點就在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進行合理的管理與控制。編制、執行、決算是預算環節的三個階段,三者之間存在必然的關系。編制是開展后續活動的基礎,進行編制的前提是執行,決算是對二者的總結分析。在當今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大環境下,事業單位加強其對預算的管理與控制是必然的趨勢。
(一)缺乏嚴格的預算執行和審批制度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嚴格的內部和外部約束機制,行政單位的管理相對比較疏松,而且預算資金在使用上的審批不夠嚴格,常常由于金額巨大,發生非常規事件。在我國,使用預算資金時,僅需要主管領導的簽字,而沒有一個健全合理的體制。除此以外,由于預算資金所使用的項目都是圍繞著預算的編制進行的,一旦發生意外事件,很容易造成超出預算的情況。
(二)對預算資金使用過程缺乏有力的監督
在我國,對預算資金的使用監督還不夠成熟有效,主要問題有三點:第一,缺乏合理的監督方法,在實際案例中經常是在出現超出預算事件之后才進行監督,這種事后監督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二,我國的監督管理組織體系不夠健全,監督管理工作沒有效率,監督往往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行動起來,但是沒有一個完備的組織體系,監督管理工作很難做到位。第三,預算監督工作沒有落實,目前的預算監督工作比較隨意,監督手段也比較陳舊。因此,常常會出現監督工作難以落實的情況。
(三)對預算執行情況缺乏有效的分析
在預算使用過程中,若是不能將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使用范圍進行仔細的分析,長此以往,不公平的現象就會發生,預算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作用也就十分小了。
三、行政單位預算執行與管理、控制策略分析
想要對行政單位進行預算的管理與控制,就需要秉持預算管理的幾條原則。首先,綜合預算,保持收支平衡。所有收支都需要編入預算系統,統一管理。其次,相關人員對預算進行管理時需要保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風。最后,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各個部門需要在領導的指揮帶領下,互相配合、各司其職,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針對目前我國存在的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效果不佳的情況,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強化風險控制
行政單位想要進一步提升預算執行管理及其控制力度就必須要加強風險控制,保證行政單位能夠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實現預算的有效執行。如果沒有相對安全的預算執行環境,那么預算的意義將無法實現。行政單位強化風險控制水平,首先應該建立健全預算執行追蹤制度,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提高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利用追蹤制度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提高預算執行環境的安全性。再次,行政單位應該建立執行通報制度,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跟進預算執行進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把預算執行中的風險降到最低,有效控制風險。再次,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挖掘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強化風險控制能力。
(二)加強編制預算工作
預算工作想要高效率地執行離不開預算的編制,預算的編制是預算工作的基礎。在實際的工作中,想要加強預算工作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完善預算組織機構,建立預算工作專用的機構組織。將預算工作的編制、監督、執行工作分離出來交由專人負責,這樣將預算工作拆分為每一小塊,使每一項預算工作得以精細化執行。第二,延長預算工作編制周期,使預算工作在相對充足的時間內完成。倉促地做完預算工作,其結果的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在相對富裕的時間內完成預算工作,可以提高預算工作的精確性。第三,發布合理的收支標準,管理人員需要將預算經費的指標體系、項目用途、開支范圍等具體工作細分到實處,使每一項工作的具體實施都能做到有據可查。第四,改變對預算的觀念,從制度上建立嚴格的機制。以往單憑主管人簽字即可使用預算的情況要杜絕,假如出現需要追加預算的情況,需要標明原因,從其他項目中扣除。
(三)明確預算崗位職責,規范審批制度
想要將每一項工作都順利完成就需要對每一項的分工、每一項的責任具體到個人。各個崗位之間相互協助、相互監督,就需要事先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將審批制度規范化,將每個部門權限責任規定好。尤其需要限定各部門領導人的權限,使他們明白自己的工作要求,這樣才能保證預算工作的穩定進行,避免其他情況的發生。
(四)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
對預算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是事業單位執行預算管理與控制工作的核心。對事業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是管理與控制事業單位預算的工作重點。有效的監督可以促進預算合理地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具體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點:首先,要加強對人員經費支出的監督,人員在支出經費時應該實事求是;其次,要加強對項目經費的監督和控制,避免重復、多頭支付現象的發生。
總之,行政單位是我國的基礎性單位,其經營效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行政單位必須要強化預算執行管理,通過提高預算執行力來提升行政單位的經營效益,提高行政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讓行政單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更好地實現其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預算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是預算的執行情況,對預算的管理與控制直接影響了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在深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其預算的執行與管理工作不斷優化,不斷提高自己,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作者單位為鄭州市消防支隊)
參考文獻
[1] 吳勇強.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16(11):63-64.
[2] 阮美娥.淺談行政單位預算執行管理及其控制[J].財經界,2015(2):66+130.
[3] 周春玲.行政單位預算執行管理及其控制加強措施探析[J].財經界,2016(32):1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