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圖婭
摘 要: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只有注重加強水土保持,用生態恢復技術治理水土流失,才能真正促進社會和經濟的良好持續發展。該文從水土保持工作入手,結合當前我國的具體國情,闡述如何落實水土保持工作,使生態系統得到良好的恢復。
關鍵詞:生態恢復 水土保持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S1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111-02
生態,就是生物存在的樣子。主要就是指生物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例如:生理的特點、飲食結構等。生態本來的意思就是指我們生活的家園。所以,生態就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形態以及生命個體之間、生命個體和環境之間的緊密關系。生態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演變而來的。當今社會,我國大力發展工業,工業化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力提高,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之前環保的概念不深刻,人們過度地依賴自然資源,靠消耗自然資源來換得經濟的發展[1],造成了大量生態環境的減退,例如:森林被大量砍伐,水資源浪費;土壤流進河道;植被數量減少;環境污染嚴重,霧霾天數增加;氣候越來越惡化,一年四季變化不明顯;生物的多樣性遭到破壞;地下水被污染等許多生態的問題,這些問題限制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
現今,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生態遭到破壞帶來的嚴重性,只有治理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怎么樣做才能不再讓生態環境被破壞,并且要想辦法修復。因此,經過學者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恢復生態學應運而生,并且成了重點課題?;謴蜕鷳B學的概念就是從知識到實踐上,對生態環境進行研究,包括它的破壞、利用、保護等,幫助我們去解決生態的問題,進一步解決經濟的問題。
目前,國外生態恢復的研究主要包括,根據廢棄地的不同來采用不同的恢復措施,運用工程、農業和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從生態方面來改良土壤結構,形成多種多樣的生物群落;水體生態系統的恢復包括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進行多種水處理方法的聯合應用,并且注重水生食物鏈中的生物種群的數量變化和調控等[2]。迄今為止,我國已在生態退化方面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包括生態系統的退化原因、程度、機理、診斷等,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眾所周知,我國水資源比較缺乏,加之水土流失問題又非常嚴重,流失面積非常大,導致水土侵蝕很明顯。雖然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是總體來講可耕地面積卻非常貧乏,加之糧食浪費嚴重,有些區域因為缺水干旱甚至導致顆粒無收。
現今,在我國農村水利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都面臨著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而單從面積方面來說,又存在著總量過大問題,長此以往,我國水資源得不到合理的應用,并且水資源面臨著枯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難以實現良好的恢復發展。到了枯水期,河流量減少,容易導致一定水源枯竭現象。如果引起了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又會淤積堵塞下水系統,進一步造成水量減少。汛期,水過多又會帶來洪澇災害。水土流失是在外作用力下引起的水資源和土壤的流失。水土流失會給農民帶來損失。土壤是不可再生資源,土壤的形成非常不容易,沒有土壤將會一事無成。因此,水土保持是生態恢復的重中之重,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家嚴格要求所有的人要認識到水土對我們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把水土的保持作為我們一定要不斷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從預防開始,調節生態系統直至為多種產業服務,使經濟和社會得到可持續發展。水土的保持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把生態恢復一些技術用在水土的保持上面。注意如果選擇生態恢復的技術,就要杜絕兩種錯誤[3]:一是沒有了解生態系統的概況和它的發展,也不懂它和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人為地去創建新系統,直接不讓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發揮,違背了自然的規律,浪費了時間、人力和物力。二是不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不對提高生態經濟效益進行充分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而是過分強調依靠大自然自身調節。我們國家對水土的保持工作做得還是相當到位的,主要從理論出發,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秉承科學合理的方法,既治理了生態環境,又不耽誤經濟的發展,保證了人類自然和經濟協調發展。有的環境有能力恢復本來面貌卻白費力來修復,有的認為只要不斷種樹不讓生物吃植物就是保持了水土,導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反而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不到改善。我們要對所有影響環境的不利因素進行控制,根據當地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規劃,分別控制,要盡一切可能讓大自然自己恢復,人為的幫助起到次要作用,幫助生態系統恢復到本來面貌。改善了生態的環境,有效預防水土不再流失,幫助當地農民發展經濟,讓人們過上小康生活。無數的實踐證明了保護水土、保護環境是科學發展的正確方法,要把水土的保持和當地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使生態系統不再被破壞,同時發展了經濟,青山綠水會再次實現。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理所當然的,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法則。我們要依據現有的法律和法規去治理環境,保持水土。首先,要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利用了生態環境,在完成任務以后,就要依法去治理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使它們恢復到本來的面貌。堅決打擊那些人走后環境一片狼藉的行為。在治理的時候,要大力圍繞綜合方法去治理,并且有重點地去治理。要用工程的方法去保護,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用植物去保護。并且還要劃區去治理,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臨時防護和永久性的防護措施。首先要以環境為主,保護生態利益和人的利益,其次才是經濟的利益。當地制定的保持水土的方法要以國家的大政方針為指導,結合相關的有關環境保護、水土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控制水土流失情況,美化生態環境,修復綠色植被等作為大致方向。
一般水土保持工作所采用的普遍方法措施包括:主體工程上面采用的所有的保護性的方法都是主要工程的水土保持的方法。但是,通常我們要求主要的工程在施工的時候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情況相對于主體工程區域的總量要大于30%,否則視為不合格。另外,在施工的時候,要采取一系列的臨時性保護措施,因為這時候路基的防護措施,綠化的一些工程和水土保護的工程都還沒有建好,如果不加以保護,水土流失現象就不能夠被控制住。例如:在對工程的路基進行作業的時候,就要先把表面的老化了的土壤清理下來,還有土壤表面覆蓋的樹根和雜草也要被清理下來。之后就要對路基進行填筑了。這時候要注意,清理的土壤不能太多,要很薄一層,清理下來的土壤要集中地堆放在道路的兩側,最好是用塑料袋等袋子蓋上。在完成施工以后還要把那些老化了的土壤填回去,這是為了保護栽的植被,提高它們的成活率。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挖開的地方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覆蓋,這是為了預防天氣變化、刮風下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情況。
只要我們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采用了科學的方法,相信水土保持工作定會取得驕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李懷甫.論生態恢復與水土保持[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 4(1):10-14.
[2] 徐延潮,張哲.生態恢復與水土保持的關系論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6).
[3] 李世娟.生態恢復與水土保持的關系論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