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亮
【摘要】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上市工業企業的重要信息披露內容,利益相關者可通過它了解企業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的狀況。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分析近三年煤礦采選業上市企業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發現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nvironmentalDisclosureIndex,簡稱EDI)與公司資產規模和資產負債率呈正相關,與流通股占比呈負相關,而凈資產收益率和獨立董事占比對其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煤礦采選行業 影響因素
一、相關概念介紹
環境會計信息包括企業在經營活動之中對于環境和環境項目有污染、防治、開發等一系列有意識的活動信息。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是指通過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方式傳遞企業的經營成果,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應該在基本層面反映出企業做出的承諾以及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煤礦采選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總體概況
本文選取煤礦采選業28家上市公司2013~15年共84個樣本的年報和環境相關獨立報告的內容進行統計,2013年煤礦采選行業上市公司中有71%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2014年為86%,2015年增長至89%。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煤礦采選業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披露了環境會計信息,說明政府相關政策運作良好,企業明確自身社會責任,逐漸增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一)變量設定
1.自變量。公司規模(SIZE):以公司期末總資產的數額來衡量公司規模的大小,計算公式:Ln(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ALR):反映公司的償債能力,計算公式:總負債/總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ROE):衡量公司盈利能力,計算公式:凈利潤/平均總資產
獨立董事占比(IDR):體現公司董事會的規范程度,計算公式:獨立董事人數/董事總人數
流通股占比(OSR):反映公司接受社會投資者關注的程度,計算公式:流通股/總股本
2.因變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DI),本文按照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分為12種,包括環保政策、環保計劃、環保產品與服務、環保投資、環保補貼、違反環保規定的罰款、環保獎勵與榮譽、環保或有負債、ISO環境體系認證、三廢收入與稅收減免、排污費和綠化費,每項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披露各計1分,將得分加總構建EDI。
(二)研究假設
1.內部影響因素假設。公司規模:企業規模越大,社會影響力越大,關注其發展的相關利益者越多,受到監督力度的更大。假設H1:企業規模與EDI正相關。
償債能力:企業通過披露更多與環境會計相關的信息以贏得債權人的好感與信任。假設H2:償債能力與EDI正相關。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較多的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意味著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良好,更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假設H3:盈利能力與EDI正相關。
2.外部影響因素假設。獨立董事占比: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定,是在政策上對上市公司的嚴格監察督導。假設H4:獨立董事占比與EDI正相關。
流通股占比: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越大,來自社會投資者對企業內部經營的壓力也會越大,中小股東的意見更受管理層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程度與質量越高。假設H5:流通股占比與EDI正相關。
(三)實證分析
1.相關系數檢驗。相關系數檢驗判斷各個變量間的線性相關程度,若兩個解釋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較大(大于0.8),則共線性程度較高。從檢驗結果得出只有SIZE的相關系數較大,為0.844,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都在0.5以下,基于此判斷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不大。
2.多元回歸分析。本研究主要分析我國煤礦采選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外部影響因素對EDI的影響。建立模型如下:
EDI=α+β1SIZE+β2ALR+β3ROE+β4CPR+β5IDR+ε
其中,α為常數,β1~β5是自變量偏回歸系數,ε是干擾因子。
將因變量EDI和自變量代入上述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用SPSS13.0得到模型判定系數和回歸結果。
模型相關系數R為0.894,可決系數為0.800,調整之后為0.783,有較高的顯著性,說明變量之間關于模型的擬合度較高,也說明構建的回歸模型對煤礦采選業上市公司EDI有解釋性,且解釋程度較高。
從F檢驗的結果為F=47.354,Sig=0.000,說明方程是有意義的,與本文預測的變量之間存在線性相關情況保持一致。
線性回歸結果為α=-81.995;β1=3.880,β2=0.078,β3=-0.068,β4=-0.251,β5=-3.670;5個自變量的顯著性(Sig)分別為0.000、0.001、0.114、0.970和0.005。該回歸結果表明:
第一,5個內外部影響因素之中,只有SIZE和OSR的系數是顯著的,其他4個指標均不顯著,這說明了2013~15年財務指標在披露和未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公司之間總體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第二,從2013~15年數據樣本總體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根據假設預期的ROE、IDR和OSR的回歸系數均為負值,這導致研究結果與前期的假設存在較大差異。
第三,有幾個自變量在回歸結果中的表現為不太顯著,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樣本數量受到實際條件的制約所致,共84個樣本很可能并不能顯著的體現出部分相關因素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情況。
四、實證研究結論
(一)內部因素
(1)公司資產規模與EDI為正相關,并且高度顯著,這與H1一致,經營規模較大的公司在財務控制方面更嚴格,社會相關責任方面更有擔當,所以相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會更徹底,因此H1成立。
(2)資產負債率與EDI呈正相關的與原假設H2吻合,但顯著水平并不是很高,可能受制于樣本數量的原因,但檢驗結果支持原假設H2,即企業為獲得更高信譽,會愿意披露更多的相關信息。
(3)凈資產收益率對EDI影響不顯著,而且都是與預期假設結果相反,與EDI呈負相關關系,不能支持原假設H3。
(二)外部因素
(1)獨立董事占比不具有一定的顯著性,但是與EDI負相關,所以不能支持原假設H4。雖然獨立董事制度是為了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董事會,但是如果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坐陣,獨立董事占比對EDI不會有太大影響。
(2)流通股占比表現為對EDI有顯著影響,但與EDI負相關,不能支持原假設H5。不得不承認中小股東對于EDI關注度不夠,這與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不重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的有較大關系,大多數在意的是中短期獲利。
參考文獻
[1]謝志明.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會研究,2008(5):28-31.
[2]王小紅.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效應域研究——以陜西省上市公司為例[J].當代經濟科學,2011(4):115-128.
[3]張慶來.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綠色會計相關問題研究[J].會計師201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