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月
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的過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水平以及專業素養。培養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能有效促進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幼兒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從問題的提出、教師的反思以及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等方面進行論述,從而為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提供借鑒,促進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大多不會注意到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做到對自我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力多集中在對幼兒的關注和教學中,專注于在教學中各個教學環節的聯系,造成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得不到及時地完善與調整,專業教學素養難以提升,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從而使教學水平與學生的需求難以適應,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一、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反思是指教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思考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觀察過程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實踐進行經驗的總結、分析與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自省性,即教師自主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考察、分析與總結。二是反觀性。反思即是對過去的反視,對過去教學行為的重新觀察與思考。三是鉆研性。反思即是教師對過去教學行為的思考、分析與鉆研,對其中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與糾正,從而促進教學過程的完善。
二、問題提出的原因
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總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可見教師的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價值。然而有些幼兒教師對于為什么教學反思,反思內容是什么以及它的價值所在認識不清,造成教學反思的盲目性。此外,有些教師對于教學反思的自覺性較低,反思能力也較差。雖然大多數幼兒教師都能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然而主動反思的意識薄弱,多是被動地進行反思,因此,反思效果不明顯。還有些教師對于教學反思存在著錯誤的認識,認為教學反思就是對過去教學行為的檢討,總是帶著找錯、內疚、自責的心理進行。對于教學反思的種種錯誤認識,造成了對教學的不良影響。最后,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機會較少。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較大,每天都忙于備課、準備教學玩具、環境布置、制作活動等等。再者,教師在教學中也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難以抽出完整的時間進行教學反思,難以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造成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三、提高幼兒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
1.創建良好的教學反思氛圍,提升反思能力
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一定適宜環境的支撐。幼兒園作為幼兒教師工作的主要根據地,幼兒園的環境能促進教師快速投入工作中來,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對自身教學的反思。因此幼兒園要為教師的反思提供有效的反思平臺與保障。例如,合理為教師安排教學任務,使教師有時間進行教學反思;定期組織教研和研討活動,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完善聽課、評課制度,提升教師的分析、反思與評價能力。再者,為教師創建和諧的同事關系,使教師在溫馨、和諧、團結的環境中,主動地發現、承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并且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是促進教師教學反思的外在條件。只有教師共同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才能促進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從而促進教師教學素養的提高。
2.強化理論支撐
理論知識的強化,對教師的教學反思有著指引的作用。幼兒教師在長期忙碌、緊張的教學環境中,難以發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理論知識不足、理論素養欠缺的影響。教師只有將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從理論的層面對問題進行剖析,才能加深教師對于問題的理解,從而解決問題,達到反思的目的。教師的教學反思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只有強化自身的理論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對學科本質、內容的深化,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學反思。
此外,加強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反思能力也極為重要。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教案設計、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教學效果的反思能更好地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整體的反思,從而對自己的教學形成整體的認識,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具體的認識,提升教師的反思效果。
總之,要注重提升幼兒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產生整體的認識與了解,加深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認識與感悟,在反思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使教師的教學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姚亞飛.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策略[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2]駱明月.提高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水平的對策建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