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
摘 要:作家布羅茨基曾經說過:“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們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老師要為他們的閱讀指引方向,為他們的閱讀插上翅膀。作為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是需要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閱讀;重要性;課程理念;培養;方法
閱讀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完成閱讀的過程
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吸收階段,稱為繼承性閱讀階段;二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化、再創造階段,稱為創造性閱讀階段。從繼承性閱讀階段到創造性閱讀階段有一個發展過程,需要分析、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更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因此,新課程理念指出:“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才能夠進入創造性閱讀階
段,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獨立性,為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打好基礎
語文老師要特別注意開拓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即在思維過程中,應求同存異,不是所有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就應該予以肯定。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凡卡》一文的時,引導孩子們討論:凡卡給爺爺的信發出以后,他的命運將會出現哪些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我歸納了一下,有以下四種答案:A.爺爺收到信后,來城里接回了凡卡;B.爺爺沒有收到凡卡寄出的信,凡卡繼續過著悲慘的生活;C.凡卡沒有等到鄉下的爺爺來接他,就被狠心的老板、老板娘、伙計折磨死了;D.凡卡不堪忍受苦難,找準機會逃走了。這時,我進一步啟發班上的孩子們展開第二輪討論:爺爺能否收到凡卡的信?為什么?凡卡能否自己跑回去呢?又為什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小組討論時,大家都議論紛紛:有的孩子說凡卡的信爺爺收不到,因為信封上面的地址不詳。還有孩子補充說,這就是因為凡卡沒有條件好好上學啊!所以連一封信都不會寫,多么可憐的凡卡!有的孩子說,即使他逃出來了,也要被餓死、凍死。通過孩子們進一步的討論,得出了結論:即使鄉下爺爺收到了信,接回了凡卡,他還是要受剝削、受壓迫,還是要過窮苦的日子。所以,窮孩子凡卡在那冷酷的社會里,無論在哪里,生活都是悲慘的。這樣逐層深入的討論,學生的思維經歷了“集中—發散—再集中”的過程,突破了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撞擊出智慧的火花,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做到水到渠成。
二、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
所謂求異思維,就是不雷同于傳統的或一般的答案、方法,提出合理的、與眾不同的設想。具體做法有:
1.改變條件,探求結果
將課文中所敘述故事的條件改變,讓學生推測出事件的結
果,使學生懂得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思考問題,明白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如《飛奪瀘定橋》,“搶在敵人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奪下瀘定橋的關鍵。”從反面思考呢?如果紅軍不搶在增援敵人到來之前拿下瀘定橋,戰局又會是什么呢?通過思考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2.改變角度,進行表達
如《落花生》一文,就“果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說,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但這并不是說桃子、石榴、蘋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可以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克服思維的片面性。
3.運用同樣的材料,表現另外的主題
如《苦柚》一文表現的是小姑娘誠實善良、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內容,要求學生改寫,表達老華僑對小姑娘的喜愛、對故鄉魂牽夢繞的感情,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三、重視創造性作業練習和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
只有使學生的思想解放、掙脫束縛,才能閃現出創造的火花。創造性思維常常以違反常理和不合邏輯的形式出現,往往以向權威挑戰的形式出現,我們特別要注意保護,并引導其趨于完善。創造力發展的大敵是懶惰,學生常常被惰性驅使,只愿意去學習現成的知識,不愿意主動去思考、求異、創新。為了使學生勤于動手、動腦,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在安排課外閱讀訓練時切忌只布置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應側重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思考、探索,學會從閱讀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作為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應該有意識地去注重對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堅持這樣做,就教給了學生創造性閱讀的方法,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道竣,王漢瀾.教育學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馮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