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玲玲+朱國君
【摘 要】本文闡明朋輩心理輔導的內涵,闡述高中學校引入朋輩心理輔導的必要性,提出在高中學??梢試L試構建“學校—年級—班級—宿舍”的多級朋輩心理輔導機制,健全現有心理健康輔導模式,為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關鍵詞】高中學生 心理健康 朋輩心理輔導 心理需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79-02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轉型的當前,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不論是學界還是實踐界,對我國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都有了顯著的提升。高中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生的集中場所,如何在高中學校實施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緩解青少年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諸多失范行為,是當前高中學校教育面臨的迫切問題。在此背景下,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具有自發性強、覆蓋面廣、情感聯系緊密的心理輔導方式,引入高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進程中成為一種可行選擇。
一、朋輩心理輔導概述
朋輩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用在高中學生群體身上,指高中學生的基本同齡朋友關系。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在學校一般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督,向需要幫助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詢服務的人際幫助過程。從起源看,它源于 20 世紀 60 年代的美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二戰后大量的軍人回到家鄉,他們在經歷戰火后心理遭遇創傷,之后又遇到越南戰爭,他們需要心理咨詢人員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因此出現全社會心理專業輔導人員缺乏的現象。在此背景下,精神衛生領域掀起了一場非專業心理咨詢運動,其中在學校領域,有學者嘗試探索在學校培訓一部分學生,讓這些學生對其他需要心理輔導的同學提供必要的心理幫助。這一舉措的實施效果究竟如何呢?美國學者威蘭德(Vriend)于 1969 年對此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在咨詢團體中他利用受訓的高成就學生幫助低成就學生的方式。他的研究對朋輩心理輔導的價值給予了積極肯定,并寫成朋輩心理輔導領域的第一篇經典性論文。其后,歐美發達國家的相關學者受其啟發,也在本國開展了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朋輩心理輔導在歐美國家逐漸成長為一種重要的心理輔導模式,被普遍地引入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之中,為這些國家在校學生的心里健康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朋輩心理輔導之所以能在學校被普遍實踐并推而廣之,與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一些特點緊密相關。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親密性、自發性、簡便性和普遍性等四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親密性特征,專業心理輔導要求輔導者和被輔導者建立較為親密的情感關系,而朋輩心理輔導正好是發生在親人、熟人或相互熟知的同學、朋友之間,具有先天的優勢;第二,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自發自愿性特征,一般意義上講,輔導行為是一種利他行為,是基于朋友、同學之間的關愛、友愛而自愿發生的,正常情況下不存在當事人要給心理輔導人員予物質報酬的問題。而學生的同儕關系正好契合這樣一種情感維系關系;第三,朋輩心理輔導具有簡便性特征,朋輩心理輔導要求輔導者和被輔導者共同生活,交往便利,高中生通常是共同生活和學習的,這為朋輩心理輔導提供了現實基礎;第四,高中生的朋輩心理具有普遍性,對于大多數高中生而言,他們更喜歡跟自己的同輩群體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當其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他們通常會選擇同輩的好友進行傾訴,但對其父母和教師則通常采取回避態度,這一現象在高中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
二、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
(一)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滿足學生多層次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正在邁向工業化社會的全面轉型時期。伴生于社會急劇轉型的,是多元價值的碰撞和舊有傳統價值的震顫、斷裂。對于身處此時代的青少年學生而言,他們一方面享受到了更好更多的教育機會,但另一方面,也要承受這種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多元價值的沖擊。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心理問題的需求也更加多層次、多元化,因此對傳統的心理咨詢工作提出了挑戰。對于高中生群體而言,他們的心理健康咨詢需求也是多元化和多層次的,從一般的學校教育環境、教育教學方式等的適應問題,到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是精神疾病等都可能發生。據調查發現,當前青少年學生患心理抑郁癥的情況非常普遍,每年都有數量不少的青少年學生自殺事件發生,這一次次事件提醒我們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相當嚴重,也提醒我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嚴峻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危機性,在高中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傳統的診所式輔導因其所固有的弊端(專業輔導人員少、場所固定等)而不能完全滿足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亟需尋找更加適合青少年心理輔導的方式作為補充,以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近引進的心理健康輔導模式,其具有主動性、隨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恰好可以滿足青少年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之間可以隨時隨地地就心理困惑問題進行溝通和疏解,有助于及時化解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并有助于滿足青少年學生多層次、多頻次的心理援助需求。
(二)朋輩心理輔導有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輔導體系
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目的是要及時、有效地化解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所面臨的問題,其附帶效應是可以完善現有的高中生心理輔導體系。在當前大多數高中學校中,普遍沒有心理輔導相關的從業人員,也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場所。而這些學校的心理輔導,僅僅限于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我們發現,這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不能獲得足夠的重視。在任課教師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也通常不是專業對口的教師,而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兼任,其教學質量值得懷疑;在課時安排上,普遍每周只有一節課的安排,課時量過少。即便如此,在臨近高考或期末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常會被作為不緊要的課程而被擠占,為高考課程的教學留出時間。而即便有條件設立心理咨詢工作室的某些城市學校,面對諾大一個學校,卻通常只有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完全不能滿足日益龐大的學生心理咨詢需求隊伍。在此背景下,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全新的形式,可以對學校層面的心理輔導方式(不論是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成有效的補充,從而完善高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體系。
三、高中學校推行朋輩心理輔導的探索與實踐
(一)構建科學、多層次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體系
建立多級、多元化的朋輩心理輔導體系,構筑嚴密的朋輩心理輔導網絡,有助于及時緩解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健康的心理環境。筆者認為,高中學校應該自上而下構筑起“學?!昙墶嗉墶奚帷钡亩嗉壟筝呅睦磔o導體系。在學校層面,由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門牽頭,聯同教務處、團委、學生會、年級、班級,成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機構,并由學校主要領導作為機構的負責人,從而保證機構的各項活動能夠較為順利地開展;在年級層面,分年級建立由專業心理教師牽頭,班主任、科任教師參與的心理輔導中心,涵蓋年級組的所有班級;在班級層面,強化班主任在學生心理輔導中的主導責任,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與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并列,專事負責班級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宿舍層面,建立心理信息員制度,及時掌握在課外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上匯報,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基層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預機制
基層心理輔導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基層心理輔導方面,筆者認為前文已經提到的班級和宿舍應該發揮關鍵作用,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應及時發現和反饋本班級、本宿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咨詢需求,并承擔心理問題的預警和后期跟蹤工作。筆者認為,班級心理委員所要承擔的主要工作有: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提供心理健康咨詢幫助、向上反饋學生心理咨詢需求等。宿舍心理信息員所要承擔的工作與班級心理委員有一定相通之處,但其主要在課外時間,學生休息的時間里發揮其作用。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信息員通過對學生在學期間和放學后課外時間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全程跟蹤了解,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早發現、早咨詢、早治療。
【參考文獻】
[1]Murry,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
[2]湯舒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探索——朋輩心理輔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7)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