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高中學生聽力短對話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現狀,提出高中英語聽力短對話的提分策略。
【關鍵詞】高中 英語聽力 短對話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126-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在這四者中,聽排列第一,由此可見聽力的重要性。同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聽力已成為考查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聽力題是高考英語中學生遇到的第一題,其中又以短對話開始,該部分的得分會直接影響考生的心態及對后面題目的答對率。因此,無論是從能力提高還是應考方面,提高該題型的得分都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英語聽力短對話教學現狀
為了了解高中英語聽力短對話教學的現狀,筆者制訂了旨在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短對話得分能力的調查問卷,分發到高中三個年級,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在這一小節的得分情況、學生認為的解題難點、學生每天花費在聽力練習的時間、影響學生聽力提高的因素、學生感興趣的聽力材料、學生的聽力學習方式以及學生所希望的聽力教學方式等。
調查問卷共印制 450 份,回收有效問卷 423 份,數據顯示,聽力短對話得分為 7.5 分的只有 14 份,占總人數的3.42%;得分 3-6 分人數則比較多,占總人數的 82.91%;12.82% 的學生得分在 3分以下。
關于英語聽力的教學方式的調查,52.14% 的同學希望將教學與多媒體結合起來,28.21% 希望老師所提供的聽力材料要多樣化一些,7.69% 的同學希望老師能夠細致地講解,還有 11.97% 同學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數表現為:自己多練習,老師對學生做錯的題進行重聽、講解。由此可見,學生比較傾向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聽力材料也追求更多樣化,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
二、原因分析
根據對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及調查,發現學生在聽力短對話方面存在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英語基礎知識薄弱
1.語音知識欠缺。“語音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要提高聽力,首先要過好語音關。發音不準就不能聽懂,也就不能正確理解所聽到的發音標準的內容。”學習英語之初,因為有些學校不教音標,有的學生就沒有重視單詞的正確讀音,有些甚至連發音都不會。此外,英語中有關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重音轉移等方面知識的缺失,都會使學生無法理解或正確辨認所聽到材料的意思。
2.詞匯量不足。考試中遇到生詞時,閱讀理解題可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聽力題型,特別是短對話,只播放一遍,不能回聽。“聽者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僅要聽音還要辨義,如果在連貫的語流中出現生詞,就會給整個句子甚至整個語篇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因此,具備足夠的詞匯量,而且是與現實生活文化密切相關的平易詞的積累,也是做好聽力短對話的關鍵。聽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取決于聽的次數多少,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聽力理解的質量。此外,短對話聽力材料中會涉及英語國家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問路、購物、邀請、就餐、活動、打電話、詢問時間、談論天氣等,學生了解這方面的背景知識越多,理解能力也越強。
3.語法基礎不扎實。語法知識薄弱會導致即使聽清了單詞,也無法正確理解短對話內容的情況。聽力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運用聽的方式進行語篇理解,熟練掌握有關的語法知識和語法結構,理解好語篇意義,從而提高理解聽力短對話的準確性。例如:You neednt have taken the taxi. 聽者只有熟悉虛擬語氣在句中的運用,才會懂得該句子的正確意思是“你本不必坐出租車的,但實際上卻坐了。”
(二)缺乏良好的聽音習慣
1.缺少聽音時間。據調查統計,大部分學生沒有每天練習聽力的習慣,76.07% 的同學根本不花時間在聽力練習上,19.66% 的同學每天只花 15-20 分鐘,2.56% 的同學花大概半小時時間在聽力練習上,能堅持每天花一小時左右在聽力練習上的同學只占到 1.71%。
2.聽前磨蹭。各年級都會利用每周一晚進行高考聽力模擬訓練,日常訓練時,很多學生沒有足夠的重視,不注意進行聽前瀏覽題目和預測的工作,直到短對話開始才匆忙看材料,導致手忙腳亂、分身乏術,因此影響了聽力的準確性。
3.顧此失彼。在遇到陌生詞或似曾相識的詞時,部分學生就陷入苦思冥想,糾結于單詞意思,導致顧前不顧后,直接錯過后面有用信息。此外,在聽力短對話中,有些學生總是力求聽懂每個單詞或短語,生怕遺漏任何信息。此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聽力材料已不停地向前播放,而思維還停留在前面所聽的內容上,結果顧此失彼,不理解整篇短對話的意思,導致整題的丟分。
(三)教師指導不到位
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受課時緊張、高考應試等因素的影響,聽力課堂教學會被大大壓縮。對于新課改單元教學里的聽力部分,教師普遍的做法就是把它當作 warming-up 的導入或者直接忽略,未能創建與新課標配套的聽力教學模式。
另外,有些教師認為,平時只要多做高考模擬試題,學生聽力水平就會提高,于是聽力訓練課就采取“放錄音—做練習—對答案”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也都以選擇題為主,片面地提高對信息的細節篩選分析能力。這種單調而又機械的氛圍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更會造成對聽力興趣的喪失,此外,這樣的做法對于推斷說話者的觀點、態度和意圖作用不大,會使聽力學習喪失在語言能力方面的交際功能。
三、高中英語聽力短對話學習策略
為使有效提高學生聽力短對話能力,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其中,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的主導起關鍵作用。
(一)語言方面
首先,要重視語音知識的傳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使聽力經常化。還要多讓學生跟讀聽力材料,進行模仿,教師注意滲透音節、重讀、弱讀、連讀、意群、不完全爆破基本的語音知識傳授。另外,還要多讓學生注意英語發音和美語發音的區別,如在語音、語調、重音、弱讀等方面。如可長期地堅持以上做法,學生就能降低聽力錯誤理解的風險。
其次,要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儲備。拓展詞匯量,特別是跟聽力相關的常用詞匯,必要的語法知識也應該同時滲透。教師也要利用教材或者教輔資料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常識,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跨文化意識和語言學習觀,以便在聽力接收和理解的過程中達到隨取隨用的目的。
(二)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
1.增加聽力時間,多用英語思維,減少心譯過程。教師平時注意歸納整理學生在聽力中感到生疏的詞匯,并且使其多讀多識記,力求使學生不要通過心譯,而是把聽到的與客觀事物本身建立直接關系。
2.利用好聽前時間。每篇短對話聽力前,都有 10 秒鐘的讀題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學生要迅速地瀏覽選項,捕捉重要信息,切莫因受外界影響分心而造成讀題不及失分。
3.養成模糊聽辨的習慣。在平時訓練中,教師多跟學生強調,在聽音的過程中,要盡量去整體理解對話內容,不要因糾結某一個詞或短語的意思而錯過后面內容,應模糊聽辨抓中心后結合題目答題。
4.養成推敲判斷的習慣。關于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短對話主要考查聽者理解說話者對事或對人的看法、態度或評價的能力,而說話者的意圖和目的就暗含于語言材料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通過揣摩說話者的語音、語調、語氣以及談話內容;此外,注意掌握表示贊同和反對的習語,如“You can say it again”、“I cant agree more”、“I doubt…”、“Id rather…”這樣才能具有正確的推斷能力。
(三)正確指導短對話策略和方法
1.宏觀處理好聽力材料。在新授聽力課前,進行生詞學習和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做好鋪墊,幫助學生構建好跟材料相關的語言知識。根據聽力材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選擇、填詞、填表格、正誤判斷、回答問題等活動穿插進行,對聽力訓練的結果更有效。
2.通常回答題目的關鍵信息都出現在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在聽力的開始和結束時,又偏偏是學生思想放松的時候,故錯過答題信息。教師可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多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從而集中思想力求抓關鍵。
3.訓練學生通過聽關鍵詞和猜測來了解聽力材料的大意。很多的短對話都可以通過抓關鍵詞來獲取信息,特別是人物身份及關系和地點題,只要根據相關詞就可以推測談話內容,找出答案。
4.力求聽懂主旨。短對話中的主旨大意題考查聽者對所聽材料的整體把握能力,這亦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聽力技能,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說話人的語氣上體會主旨大意,對語段進行整體理解后歸納概括,而不是糾纏在某些小細節上。
5.要善于邊聽邊做記錄。在進行短對話訓練時,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便捷易懂或者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記筆記,如符號、縮寫、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等,并且在涉及數字或計算的題目時,每次都提醒學生做記錄,不斷強化使之成為習慣。
總之,英語考試中,聽力題型占 30分的分值,而短對話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注重考查學生的聽力水平、瞬時記憶和理解推斷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實踐和漸進的學習過程。同時,制約學生聽力提高的還包括客觀因素,如本校生源有不少來自城鄉接合部,從小缺乏英語學習氛圍,因而有些學生連基本的音標發音規律都沒有掌握,到了高中階段,特別感到難以適應考題,從而直接影響了聽力成績。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還需要教師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把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尋求對策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周華英,董大慶.高中英語聽力訓練:困難與對策[J].中小學教材教學, 2005(10)
[2]何寶潔.高中英語聽力障礙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2)
【作者簡介】樂明媚(1979— ),女,廣西南寧人,南寧市第一中學英語教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