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高培
[摘 要]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質量,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運城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就“三學”中“學院、學生、教學”的內涵等,探討高職院校“四雙”教學團隊建設。可以通過雙專業帶頭人,雙骨干教師,雙向兼職,雙向承擔教科研項目這幾個方面來實現學院各專業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三學;職業教育;“四雙”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177-02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新建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質量,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成為該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學院組織教師進行“三學”大討論,就學院定位、學生學情和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
一、“三學”內涵
所謂“三學”,即結合學院的辦學定位,針對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學生三年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人文素質上都能適應社會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
(一)學院定位
建院伊始,學院董事會和領導班子就根據學院所處的區域位置和辦學投資主體,確定了“兩個服務”的辦學定位,即服務運城區域經濟,服務山西煤炭行業企業。
(二)學生學情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特點有:1.學生錄取分數線普遍較低,在學習上缺少自己的目標,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待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和厭學情緒。2.學生缺少自我約束能力、嬌生慣養、行為懶散,思想不夠成熟。3.學生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個人主義重,組織紀律差,缺乏集體榮譽感,喜歡我行我素,同時意志力薄弱。
(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針對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學院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人才培養方案重新制定。學院提出“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學院教師通過到相關企業調研,走訪企業人員和就業學生,明確各專業的就業崗位(群)、崗位核心能力、崗位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專業支撐課程,確定本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和能力培養目標。
2.課程標準改革。學院提出“學一門課程,掌一點本事,會干一樣活”的口號,把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確定的專業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養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門課程上,指導了以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標準。
3.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學院提出了“學什么(What)、在哪學(Where)、跟誰學(Who)、怎么學(How)”的“3W1H”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將課堂教學從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模式改變為以學生能力訓練位住的課堂教學模式。
4.考核模式改革。學院取消了過去傳統的考試、考查兩種考核方式和一卷定成績的考核模式,所有課程均采取A(過程考核)、B(項目考核)、C(任務考核)、D(作品考核)、E(綜合考核)等新的工學結合的考核方式,做到讓學生“學一點考一點,學一點會一點,學一點是一點”。
5.舉辦技術技能教學實驗班。選擇操作技能有特長,職業素養有基礎,能力培養有潛力的學生進入實驗班,讓學生參與實際工作,對學生進行能力為主體的培養。將專業知識融于技能的培養之中,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融于工作過程之中。
二、“四雙”教學團隊建設
學院對“三學”的大討論,以及開展的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都對學院各專業的教學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改變多年來形成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構課堂、重建教學。其次學院各專業要充分通過“雙帶頭人”,“雙骨干教師”,“雙向兼職”,“四雙”教學團隊建設,來逐步實現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
(一)優勢互補,建設專業雙帶頭人
職業教育理想的課程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市場的需要,但基于職業學校師資情況和生源狀況的現實,這一目標目前還無法實現。因此專業帶頭人要先行一步,努力嘗試在課程目標設置上找到兩個方面的結合點、平衡點。對于專業帶頭人的建設,應打破一人獨當一面的束縛,評選校內專業帶頭人一名,聘請校外專業帶頭人一名,明確雙方職責:
1.校外專業帶頭人的職責主要是根據行業現狀分析工作過程,確定崗位核心能力,提出專業培養目標,開發教學案例,建設實習基地,指導實踐課程。
2.校內專業帶頭人的職責主要是根據崗位要求構建課程體系,建設核心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模擬實訓室,對外宣傳交流,對內支持監督。
通過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發揮雙專業帶頭人的排頭兵作用。
(二)內外結合,建設核心課程雙骨干教師
骨干教師不僅要有所任教學科學的專業知識,有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教學理論知識,而且要實現兩者的融合,并體現出個人特征,形成具有個性特征的實踐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相關行業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品質。要在融通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強化案例意識,豐富案例知識。為了充分實現教學與職業的融通,應在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推行雙骨干教師法。選拔若干名校內名師為專職骨干教師,聘請若干名校外職業能手為校外骨干兼師,明確專兼骨干教師的工作職責:
1.課程設置。兼職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根據工作過程提出能力要求,②列出實訓單元訓練要點,③制定能力考核方式和標準。專任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根據能力要求提出必備知識要求,②列出理論知識單元學習要點,③制定知識考核方式和標準。
2.教材開發。兼職骨干教師職責為:①設計實訓內容,②設計項目案例和訓練。專任骨干教師職責為:①優化教材結構,②設計理論內容。
3.方法改革。兼職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改革實踐考核方式,②改革訓練模式,③開發項目教學案例。專任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教學設計改革,②改革理論考核方式。
4.資源建設。兼職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提供真實工作情境操作流程,②制定崗位技術規范,③提供崗位操作規程等資料。專任骨干教師職責為:①提供教學資源材料,②提供學生訓練資源材料。
(三)互聘互培,建設專兼結合雙崗教學梯隊
專兼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和職業能力兩方面,教師的職業能力,包括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等。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學校和行業機構雙方應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完善專兼教師培養方案,建立完備的動態專業兼職教師庫,通過雙向兼職、雙向輪崗、雙向培修打造一支專兼結合、雙崗(教師崗位+職業崗位)融通的專業教學梯隊。
1.雙向兼職。雙向兼職即有職、有責、有任務。有職,即學校和行業機構雙方兼職人員在對方均有實質性兼職;有責,即學校和行業機構雙方兼職人員在對方單位均有明確的工作職責;有任務,即學校和行業機構雙方兼職人員都在對方單位根據雙方發展要求,承擔一項或多項專業建設或相關工作任務。
2.雙向輪崗。派遣專業課教師分批到對口實踐崗位掛職,每位教師每年累計掛職鍛煉不少于1個月,同時與行業從業人員合作,進行公益社會服務,積累實訓教學需要的技能和實踐經驗,使教師由單一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實踐一體化的“一專多能”型人才轉變。合作行業機構按教學需要分期分批派遣兼師到學校任教。
3.雙向培修。堅持在職進修為主、脫產培訓為輔的原則,構建專兼職教學團隊職業能力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實施專兼職教學團隊職業能力提升工程。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和學生,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四)共同合作,完善校院雙向保障體制
完善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各項激勵、保障政策是提高教師自身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完善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學校和行業機構在合作過程中應做到雙方共定協議、共定責任、共定待遇、共定考核。
1.簽訂相關協議,包括互聘兼職人員、兼職人員職務及職責、兼職人員待遇、兼職人員考核及管理等內容。
2.合作雙方共同確定行業機構(學校)兼職人員管理制度,創造兼職條件,互聘對方人員,確定工作職責和權限,對兼職人員進行考核與管理。
3.合作雙方按同等待遇對兼職人員支付各種津貼,包括實踐教學、掛職鍛煉、學習培訓、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示范建設、平行科研項目等。
4.合作雙方設置專職機構負責對兼職人員的工作進行管理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雙方共同確定兼職人員的續聘、待遇提升和解聘。
[ 參 考 文 獻 ]
[1] 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2] 解玉鵬,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