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
【摘要】數學的學習不是獲得答案,而是“了解答案為何是它”的過程.一個數學規律中常常蘊涵了大量的信息,從背景材料、證明思想以及規律的應用等各個環節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人們需要用一些時間與精力,才能理解一個結論的細節.而在理解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經驗的差異性與個性,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層次與不同側面的認知差異.從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角度思考,教師要注重設計綜合而富有層次感的研究專題,引導學生能夠全面、深入、細致地進行觀察比較、操作實驗.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可以通過轉化,把陌生的轉化為熟悉的,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運用以往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去了解、認識新知識,探索、解決新問題,這些經驗為學生學習本節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興趣;學習;溝通;合作
聽了濰坊市幸福街小學鄭旭老師的“比較圖形的面積”這節課,首先讓我感受到的是鄭老師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和掌控力,再則是情境設計的趣味性、教學過程的直觀性等特點也讓我受益匪淺.在鄭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看到學生爭著發表、交流自己的觀點,使課堂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節課之所以能讓學生津津樂道,意猶未盡,關鍵在于教師成功借助學生已有經驗搭建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橋梁”,這不禁讓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話“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關注經驗,架興趣之橋:趣味盎然.
師:誰能說一說游戲具體怎么玩的?
生:里面有很多方塊拼起來,拼成一層一層的,然后慢慢地削掉.
師:哦,每一次出現一個圖形都需要我們快想,怎么變怎么放,把它放在哪,鍛煉我們的腦力.老師也很喜歡這個游戲,今天帶來了一組圖形,請同學們看一下.
教師交流了有關俄羅斯方塊游戲的話題,一下子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基于學生在平常玩游戲中旋轉、平移、填補等經驗,導入蘊含了后面的知識內容.可謂“方塊游戲燃課堂,面積問題巧隱藏”.
二、調動經驗,架學習之橋:牛刀小試,增強信心
教師出示第一幅圖,各圖形之間的面積關系較為簡單,學生很容易回答.看似普通的環節能不能被替代或刪節來節約本節課的時間呢?仔細想了想,這個環節是無法替代刪節的.學生在低年級學過圖形的特征、拼組、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都為學生學習本節課提供了知識經驗基礎,但這些經驗都處于比較散的狀態,像散落的珍珠,還不夠系統.如果沒有這一環節,學生在學習中將產生較大思維上、交流上的障礙,剛激發的興趣會也許會被陌生的不知從何著手的新授知識擊得蕩然無存.鄭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索新知,幫助學生站在已有知識經驗的“肩膀”上,通過討論歸納出了數格子,重疊,割補法.借助這幅圖巧妙地引導,學生把那些散落的甚至丟失的“珠子”找回來,穿成串,像項鏈一樣,光彩奪目,價值倍增.學生產生了更強烈的探究欲望,從學生的眼神可以看出,牛刀小試的成功喜悅已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三、發揮經驗,架溝通橋梁:靜待花開
在出示第二幅圖后,教師沒有急于讓學生討論或呈現某部分人的想法,而是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讓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體會思考的快樂.從這堂課中,再次看出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我們的教學中,決不能省略學生“獨立思考”這個環節,也決不能讓“獨立思考”匆匆走過場.我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哪怕離答案只有一步之遙.正是由于鄭老師的耐心等待,“等”來了學生個人能力、智慧的不同程度提高,更“等”來了整堂課內容的升華.
四、傳遞經驗,架合作橋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鄭老師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小組成員都同意的想法用對勾標記出來.針對最后學生有疑惑的三個問題,再次鼓勵小組成員相互啟發,發揮小組的智慧去找突破口.小組成員圍繞學習內容和困難,各抒己見,學生在互動中充分表現,發表見解,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使沒有勇氣表現自己的學生得到鼓勵,不愿意思考的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思考,使組內的每一名學生都樹立了集體意識.在匯報時,有名學生說道用腦力想問題時,學生們響起真誠而持久的掌聲.
教師是一名建橋者,“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學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開闊思路,豐富想象力,激發腦力風暴.留在學生心中的不再是某題的答案,深深銘刻于頭腦中的將是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著眼點等等,相信學生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