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增寶
摘 要:新世紀國內外的教育教學理論催生了許多教育思想,這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成為新課改的助推器。重點探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教學實施的主要策略——巧設問題、巧創情境、巧妙開展合作活動,促使學生探究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學習;有效課堂
探究教學是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教師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探究學習不是教師直接呈現知識,而是通過情境、問題、活動等,讓學生觀察、實驗、調查、操作、猜想等,自己探討知識、自己發現結論的學習方式。
一、巧設問題,促使學生因問而思
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問題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原理,應具備三個條件: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經過努力可以實現、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如,學習“隨機事件和確定事件”時,教師創設一個情境:某次的國際乒乓球單打比賽,中國選手甲乙兩人同時進入決賽,該項比賽的( )
A.冠軍屬于中國嗎?
B.冠軍屬于外國選手嗎?
C.冠軍屬于中國選手甲嗎?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乒乓球賽等也是學生熟悉的情境,問題難度不大,只要稍微動腦思考一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玩個抽簽的游戲:準備四個簽,其中一個上面寫“留”,稍微短一點,另外三個形狀、大小幾乎相同,寫好后,將四個簽放在一起,打亂順序,讓學生任意抽取一個,抽到“留”的學生留下,另外三個走出教室。待學生抽完后,站在一起,不用打開,讓一個學生猜猜誰的手里是“留”,并且,老師可以知道誰手里的是“留”。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抽到“留”簽的是隨機事件,而老師知道哪個簽是“留”是必然事件。這個抽簽的游戲活動對學生而言更有生活基礎和經驗基礎,且具有趣味性,易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對于問題的提出,教師還應該注意問題的趣味性,趣味性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如,學習“角的平分線”時,教師在導入環節提出情境化的問題:不用任何工具,你能將用紙片做的角分成兩個完全相等的角嗎?你有什么辦法?對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不會感到有學習的壓力,并且問題難度也不大,多數學生經過稍微思考,就會想到用透明紙,將這個角對折,展開后,用筆畫出折線。教師進而提出:如果是鋼板、木板的話,沒法對折,我們又怎樣找出他們的角平分線呢?類似的問題,趣味性中包含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促使學生探究用尺規作圖,為尺規作圖奠定基礎。
二、巧創情境,促使學生情境中探究
探究活動應有一定的情境,在特殊的情境中,探究活動才得以順利開展,探究活動才有意義。
例如,學習“正數和負數”時,教師通過身邊的生活實例,如:
(1)天氣預報中報道,某天的溫度是-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么?這天北京的溫差是多少?
(2)學校八年級(2)班的學生某次的期末成績和期中相比,語文成績提高了2.58%,數學成績提升了-3.21%,英語成績提高了4.34%,這里的比期中提高了-3.21%是什么意思?這樣的生活化的情境,對學生來說耳熟能詳,對這些實例中數據的分析和理解也在具體情境中,易于理解和探究,也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又如,“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教學,教師讓學生展示各自畫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互相評價誰畫得最標準、最漂亮。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證明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最標準,如何驗證所畫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
于是,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做圖,說一說剛才說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逐步使學生從邊、角、對角線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為學生提供了方法的引導和思維的發展。
三、自主、合作學習,提高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開展探究學習時,促使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更能提高探究教學的有效性。
仍然以“正數和負數”為例,教師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存在的正數和負數的實例,再讓其他學生將實例中相關數據的意義加以解釋。如,小明向東走50 m,又走了-50 m,那么,-50 m表示小明向西走了50 m;一個物體向左移動了+1 m,又移動了-1 m。讓學生說出移動了-1 m,就是又向右移動了1 m,也就是回到了原點;小強本月的體重增加了+2.5 kg,小麗這個月的體重增加了-2.5 kg,讓其他學生說出是小麗的體重下降了2.5 kg;小李向東行進了-50 m,則表示向西走50 m……一個學生說生活中的正負數的實例,其他學生詮釋這些數字的意義,類似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動起來。
又如,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探究活動:請你為李師傅設計一條墨線,將鋸下的平行四邊形木板平均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你有幾種方法?
這個問題,毋庸置疑有一定的難度,但經過討論,也不難發現,這樣的墨線有許多條,但必須經過對角線的交點,也就是說,經過對角線交點的任何一條直線都能實現將木板面積平均分的目的。再讓學生試著證明找到的墨線符合條件的原因。
這樣,教師由一個生活情境,層層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假設再證明,在探究中,思維也得到發展,數學方法也得到強化。
數學學科以思維、邏輯為主要學科特點,開展探究學習更有必要。教學中,教師應改變灌輸模式,巧設問題、巧創情境、巧設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探究中,提高數學思維品質,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易鑫.基于新課改背景的初中數學合作探究學習研究[J].教育界,2015(4).
[2]張希坤.初中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效性的思考[J].小作家選刊,2015(35).
[3]范青花.談初中數學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