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波
摘 要:童話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種重要文學體裁,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首先對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童話教學應用的措施等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措施
童話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較為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的出臺,對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進行了一定的關注。從國內學者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問題的研究情況來看。學者主要從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之間的關系、童話的自身作用及童話寫作及童話教學的教學實踐問題入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選文問題,是學者關注較少的一個研究領域。由此我們可以在對童話教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教學問題有所探究。
一、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教育領域,童話教學主要指的是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童話這一問題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在對童話教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對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意義進行探究。從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內容來看,新標準對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提出了嚴格要求。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提升的過程中,一些出現在語文教材中的童話作品往往可以通過自身的趣味性特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是對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從童話的題材來看,動植物之間的故事是童話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童話世界中,各種動植物可以和人一樣進行語言交流,這些有趣的對話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在對自身想象力進行充分發揮以后,學生可以在對童話中的內容進行了解的基礎上,感受到童話作品的趣味性。由此可見,童話教學對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小學語文的發展現狀來看,童話教學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在中高年級童話教學中,教師對童話教學文學價值的忽視,是童話教學在課文選材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童話作品中,作者對夸張、象征和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了較為靈活的引用,對童話的幻想性和聯想性把握,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游戲方式,但是在中高年級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對童話作品中的文學價值缺乏足夠的關注。從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來看,我國傳統教育思想對童話教學的認識誤區,是引發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傳統的教育思想來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童話作品的閱讀興趣會逐漸減弱,而實質上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在閱讀童話作品的過程中,高年級學生往往已經可以對童話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深入了解,因此他們對童話作品的學習興趣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減弱。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童話教學中注重說教的問題,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會帶來一些較不利的影響。
三、促進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發展的有效措施
1.小學語文童話的教學策略
童話教學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對出現于不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童話課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入手,對童話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在開展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童話角色的語言入手,幫助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主旨,在小學三、四年級的童話教學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強化,要引導學生對描寫形象語言行為的語句進行分析,對角色的特點進行了解。但是在小學五、六年級的童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童話的象征意義和對課文的概括能力進行培養。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為例,對這一篇童話作品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式:在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齊讀,也可以指定一些學生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小女孩擦亮火柴的情節,教師可以選擇圣誕音樂作為音樂。在火柴熄滅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悲傷曲調的應用,對小女孩的處境進行渲染。在指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女孩在圣誕夜出門賣火柴的原因進行分析(家境貧寒、生活難以為繼是小女孩上街賣火柴的主要原因),再讓學生對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了解。課文中,小女孩在街上看到了流星滑落的情節,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這一細節的象征意義進行了解。(流星的滑落暗示著小女孩的最終結局)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對童話課文中應用到的修辭手法進行了解。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的像薄紗那么透明。”這就是對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了應用。
2.對童話的寫作教學進行優化
童話寫作教學,也是童話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入手,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充分發揮。在傳統的童話教學中,教師經常讓學生在創作童話故事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生活實際。在童話創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動物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特征入手,進行童話創作,一位學生在童話創作的過程中編寫了一條小金魚因為貪吃糖果而失去牙齒的故事。文章結尾處表現出的小金魚對那個經常向水里丟糖的小女孩的思念之情,讓故事中主角形象變得活靈活現。這就可以說明,對童話教學的優化,對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童話是影響兒童情感態度的重要因素。在童話教學的發展過程中,正確應用符合學生發展狀況的教學措施,對童話教學自身作用的發揮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盧曉.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嚴悅.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