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霞
摘 要:作業設計在整個教學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小學語文內容較多、知識點密集,教師需要通過作業來檢驗學生對語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對語文作業中的題目進行優化設計,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了語文作業在設計方面的具體策略,從而有效幫助語文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做出調整。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優化對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培養出更適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人才,我們國家開始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新課改要求每門學科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語文作為一門重點學科,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接受新知識時,無論表現出積極地配合教師教學還是根本沒有理解教學內容的情況,教師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查。在整個教學環節中,作業設計對于教師而言,是檢查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師會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而精心設計作業,達到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由于傳統語文作業中存在作業量偏大、形式單一以及缺乏趣味性等特點,對學生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沒有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而在本文中提出具體的作業設計策略,進而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達到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
一、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基本安排的內容都是以解答題目的類型為主,所以學生在長期接受這種作業訓練中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對作業設計需要注入趣味因素,使學生在解答問題中能夠提升興趣。
在《秋姑娘的信》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收到秋姑娘信的“人物”找出,對相關句子進行閱讀。隨后,教師可組織小學生模仿秋姑娘的口吻,重新給大雁、青蛙、小松鼠、山里的孩子等寫一封信,將想說的話告訴他們。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對課本上的句子進行閱讀的基礎上,再要求小學生自己寫句子,可實現“以讀帶寫”,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美感,對具有美感的句子進行自主創作,從而使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課本上優美的句子進行摘錄并閱讀,使小學生知識儲備增加。比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優美的句子,如“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對于這些句子,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摘錄與閱讀,提高語文作業質量。
二、實踐性的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語文課程改革意見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所設計的各個教學模塊對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途徑,從而在設計作業中體現出探究能力培養的特點。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把自主探究性的題目融入作業問題中,便于學生能夠在掌握重難點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發散性思維進行解題,進而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
例如,《小露珠》這篇課文中,教師可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等句子摘出來,隨后對小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回憶記憶中露珠的樣子,隨后對以上句子進行仿寫,讓小學生感受到文中的寫作技巧。又如,《夕陽真美》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可要求小學生仿照課文結構,回想一下自己與長輩或小伙伴看夕陽的情景,仿寫一小段話。仿寫訓練活動完成后,訓練活動并未結束,教師還需引導小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念出來,讓小學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寫的句子。這樣,不但能夠讓小學生在對課文進行閱讀的基礎上提升閱讀能力,而且能夠使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做語文作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語文作業的現狀不盡如人意,教師設計的作業量多且單調,機械地重復寫作業過程,不僅壓抑了學生思想,還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優化小學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是教育者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多個不同角度分析了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方法,使教師能夠在新課改中結合語文教學情況而有效突破傳統的語文作業設計限制,體現出趣味性及開放性的特點,為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幫助。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作業設計,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優化語文作業的設計思路,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彩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60.
[2]安美紅.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65.
[3]李必英.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
編輯 孫玲娟